上市鞋服企業應該如何突圍資本市場?
僅在六月份的行情中,股份便以月累漲5.33%蟬聯月度漲幅榜,記者了解到,該公司的主營業務為鞋底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為EVA鞋底、PH鞋底、PU鞋底和鞋底配件,產品經組裝為成品鞋后主要用于人們從事體育競賽、體育鍛煉、休閑運動和休閑場合穿著。從公司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看,公司前五大客戶包括、、、、;除上述企業外,公司前十大客戶還包括、、金萊克等品牌運動鞋企業。上述客戶公司均來自泉州鞋業,可見,相關表現為鞋行業在下半年的表現,提供了良好的注腳。
獨“憔悴”
對比泉州板塊的其他業態,半年過去,體育用品行業走出寒冬似乎仍需時日。長達6個月的時間里,國內體育用品“五虎將”(、安踏、特步、361度、)股價表現均呈現低迷狀態。
此前本土體育品牌361度發布營業預警稱,今年第一季度業績出現重大跌幅,預期截至6月30日的中期純利將受到重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361度近期舉行的2013年冬季訂貨會與上屆冬季訂貨會相比,訂單減少了約17%。對此,361度回應稱,經營業績凈額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近期訂貨會獲得的訂單大幅減少,生產成本增加及競爭加劇導致該集團的毛利率下降,且過去享有的所有稅務寬減屆滿,導致有效稅率有所上升。
事實上,幾家本土體育品牌近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訂單下降、利潤下滑仍是普遍現象,復蘇之路依然不平坦。特步2013年第四季度訂貨會的訂單金額(按批發價值計算)較2012年同期下滑了約15%-17%。安踏2013年第四季度訂貨會的訂單金額(按批發價值計算)也同比下跌了5%-15%,根據相關公告,其中期業績較也下降了32%。
針對上述現象,泉州鋒銳戰略管理公司分析師陳林力表示:“體育品牌要增長比較困難。首先這些體育品牌主營業務是運動鞋服,但現在消費者的選擇趨勢發生了變化,運動鞋服的穿著頻次較前兩年下降了很多,消費需求轉向了其他市場。此外,整個行業進入了成熟期,企業還想像前幾年那樣增長,就需要有企業退出市場或被兼并,給市場騰出空間,行業需要洗牌。”
國外體育用品也低迷
相關報道指出,自六月起,全球最大體育用品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由現任副總裁Michael Spillane擔任。耐克全球運營總裁Gary DeStefano毫不掩飾地直言:“Michael將領導我們在中國的發展。他擁有強大的領導力、品牌專長和全球經驗,這將能夠幫助推動耐克在這個極其重要的地區實現持續增長。”
事實上,目前中國整個體育用品行業都處在寒冬之中。即便耐克也無法幸免,除去數字上看得到的驚人下滑,耐克的庫存包袱也越來越重。2012財年的四季度,耐克中國市場銷售收入就已出現下跌趨勢。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2012財年第四財季,耐克全球未來訂單增長情況從18%減速至12%,中國的訂單增長從20%大幅減至2%。
今年的情況也沒有明顯改善。繼第一季度凈利潤下滑12%后,耐克2013財年第二季度凈收入再度下滑18%,至3.84億美元。其中,銷售額為5.77億元的中國市場拖累了其在全球市場的表現,下跌了11%,跌幅居全球市場之“首”。
零售終端拖“后腿”
“事實上,對比上游企業的向好,以零售終端為目標的品牌服企,在過去半年的壓力較大。”倪忠森分析,零售終端低迷制約鞋服企業經營改善,預計即將出臺的企業中報,類業績仍低于預期,紡織制造復蘇態勢延續。“從百家服裝零售和企業調研情況來看,5月-6月銷售環比4月略有好轉,但打折促銷帶動量漲仍是主驅動力,終端沒有出現實質性改善”。
記者觀察到,在行業內,鞋服類企業收入不達預期、費用壓力猶存。采訪中,多家企業也對記者預計,中報業績負增長企業較多。從子行業來看,1月-6月,國內男裝終端銷售壓力較大,受此大勢影響,閩派男裝的兩大旗幟品牌——和九牧王,上半年凈開店數量為負。另外,在近期的多家券商研究報告中指出,國內休閑服飾的庫存,已經調整進入尾聲階段。
打折季洶涌襲來
“我們發現,雖然上半年承壓,但是下半年紡織制造,有望在出口溫和復蘇背景下延續回暖態勢。彼時,企業訂單量價可能齊升,毛利率將在低基數基礎上持續改善,不僅僅是閩派男裝,包括浙江的、美邦等,中報之后都有望在低基數基礎上實現正增長”。日前,廣發華福證券石獅分公司投資顧問任偉稱,6月下旬以來,國際快品牌紛紛大幅打折,打折時點的提前,體現了國際品牌也有庫存壓力,但同時也給國內庫存問題較重的帶來了較大影響。“而這種影響,企業們目前確實已經感受到了”。
“今年整體服裝品牌打折促銷都有提前,在一、二線競爭激烈的市場尤其明顯,”剛剛從浙江考察回來的柯亦聰是晉江力帆克服飾的總經理,他告訴記者,浙江最大的休閑服裝品牌之一——,在全國有近5000家直營或加盟店鋪,“但即使是這么大的品牌,今年也不得不把打折季進行到底。就我本人看到的幾家美特斯邦威店,都紛紛重點推薦39元、49元、79元等平民價服裝”,“‘兩件7折,限時買一贈一’等多種優惠也同時出現,其高端品牌ME&CITY的優惠價格甚至低至2折”。
未來的王者屬于模式創新和資本突圍
多家鞋服品牌在2013年中期業績并不完全樂觀,品牌的復蘇之路還有多久?客觀地看,行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有很大轉變。最近幾年,服裝品牌的態勢發生了變化,鞋服業態競爭激烈已是常態。
未來的王者,屬于兩類品牌商。第一類是能夠在商業模式上創新的“吃螃蟹者”。說白了,就是在營銷上破局。這方面,借助行業高增長,國內體育品牌此前在品牌營銷上毫不吝嗇。但巨額的資金投入與國際品牌耐克、阿迪達斯等的體育資源相比仍舊是九牛一毛。在多個品牌開始向國外砸廣告之際,同質化是體育產業目前最大的阻礙,必須要建立一個完全有別于其他的品牌,開創這個行業的新商業模式。消費者的決策和品牌商的預設策略并不一致。在去庫存化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消費者決策的變化”令運動品牌“一蹶不振”的原因。可能品牌商以為自己的產品是受消費者歡迎的,實際上消費者已不吃這套了,與需求脫節了。要讓傳統的大批發模式讓品牌商遠離消費者,而訂貨會制度讓經銷商取代了消費者選擇產品。小型經銷商不能代替消費者的選擇,隨著鞋服業改革執行力度加大,在大批發模式下,企業必須開始引入快速反應供應鏈,這一供應鏈的占比還須在此后逐漸提升。
第二類則是資本實力雄厚的品牌商。記者以為,進入了資源整合和玩資本的年代以后,靠自己去發展成功概率不高,通常很難做到細分市場的成功。這大概需要通過資本的力量,以做到優勢互補。
并購也為中國的服裝行業打開了一扇窗,今年以來,鞋服業大玩并購已經很說明問題。安踏收購寰球,森馬收購GXG,可以看出,作為A股市場上市值最大的服裝和鞋業公司,安踏和森馬,都正在以資金優勢,整合、收購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以對抗行業的激烈競爭,希望打造成多品牌的服裝集團。通過資本的力量,開啟細分市場之路后,鞋服類零售在中國市場上,長線的市場增長前景和競爭環境會較內地其他零售類別更為優勝。(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