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導中國企業轉戰海外工業園區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投資建海外工業園已成為一種新趨勢。信息產業部經濟運行司副司長王秉科近日透露,信息產業部將聯合商務部等部門共同推動海外電子工業園的建設。政府牽頭建設海外電子工業園區,將使中國企業從單兵作戰轉變為抱團打天下,無疑會給全球產業帶來新的沖擊。
海外建園溫州先行
跨國并購和海外建廠被認為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兩大途徑,但是這兩條道路都是充滿荊棘。幾乎每一個拓展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都有一把辛酸淚,但是這些苦與痛并不能遏制中國企業競相走出去的沖動。
敢為天下先的溫州企業可以說是走出去的先鋒隊。據統計,由國家商務部批準的6個中國境外工業園,溫州一地就占了兩個。溫州企業正在規劃中的比利時科技園建成之后,又將是中國企業海外建科技園第一家。
“從原先單個企業海外擺攤設點,變為現在多個企業聯合在海外建立、投資工業園,標志著近年來溫州企業走出去水平在不斷升級。”據溫州市外經貿局局長蘇向青介紹,2006年9月,溫州市的集團與黑龍江省東寧吉信工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斥資20億元,在俄羅斯烏蘇斯克市建設占地2平方公里的遠東工業園。計劃吸引20家制鞋企業、10家企業和30家家具企業進駐,這是由中國企業建設的第一個境外工業園。
溫州企業走出去境外投資的層次也有了新的提高。在鞋服等傳統制造業走出去的同時,溫州市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企業也大膽瞄準高端市場,投身建立海外工業園的潮流。2007年5月,溫州樂清的通領科技集團在美國亞特蘭大市拉瑪郡的工業園區項目奠基建設,一期工程占地約1300畝,總投資1億美元。企業借助這一渠道在美制造、銷售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溫州高新技術產品。
政府引導企業出資
除了溫州企業,無錫市3家企業聯手在柬埔寨投資建立柬埔寨太湖國際工業園也是中國企業抱團走出去的一個典型案例。“建立工業園的主要目的在于為出口產品實施原產地多元化。”無錫市外經局外經處處長蔣大新表示,與企業在國外單打獨斗設立加工廠相比,工業園的模式將給當地帶來更多的投資、形成產業配套以及解決就業,這更受當地政府的歡迎。
一些較早進行全球布局的企業也已經在海外市場取得了較豐碩的收獲。其中,海爾和華立集團都在近年開始了海外建設工業園的嘗試。這些企業選址正體現了中國政府引導企業走出去的一個主體思路。
“商務部內部工作會上提出了商務領域的12項重點工作,其中一項就是在海外建立經濟貿易合作區。”一位商務部官員說,2006年6月,中國商務部開始實施有關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計劃,但目前還只是一個總概念,具體形態既可以是中國工業園區,也可以是中國科技園區,還可以是境外資源開發合作園區。
無論采取哪種模式,這都將是中國制造企業走出去的有益探索。中國有色集團、華立、康奈、海爾等在海外建立工業園區將成為中國制造企業新的“根據地”,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憑借這些平臺,在海外形成中國政府所希望的“企業團隊”。政府主動引導,企業艦隊出海,中國制造業由此拉開了于全球范圍進行產業轉移的序幕。有專家指出,中國企業海外建園區對于緩解貿易摩擦,推動境外加工貿易,引導企業技術投資等方面都是一種新的嘗試。(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