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意見》
【中國鞋網-行業政策法規】作為一個新興的、增速飛快的,又充滿爭議的行業,電子商務一直以來吸引了太多的目光。在關于電商行業的各種新聞中,企業策略、行業競爭的話題充斥其間,但政府的力量卻大多止步于說說而已。昨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長達18頁的文件中幾乎涉及了與北京電子商務市場有關的方方面面。從電商服務到物流配送,從金融電子商務到民生電商服務,從傳統零售業上網到電商企業開出線下體驗店。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這份北京電商新政可以得到落實,有望托起北京整體的線上產業鏈。
電商服務:鼓勵“幕后”企業
政策:推進電子商務專業服務。鼓勵開展基于信息技術的電子商務平臺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在線采銷、供應鏈優化、經營管理及人員培訓等服務。鼓勵開展代運營、數據挖掘、信用查詢、咨詢培訓、會展推介、金融等內容的外包服務。
解讀:電商代運營、數據挖掘等電商服務行業雖然一直身居幕后,但其作用已經被認可。無論是去年的“雙11”還是今年的“6·18”大促,傳統企業網店暴增的銷售數據背后,多數有著代運營企業的辛勤耕耘。為中糧集團、雅戈爾、DAZZLE等品牌運營線上門店的瑞金麟網絡技術服務公司聯合創始人安士輝表示,期待《意見》中金融政策,創新政策和產業交流、融合相關內容。“希望政府能夠針對電商服務商,提供在貸款、稅收方面的支持;對電商服務行業發展做試點創新型項目,推進行業健康高速成長;同時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創造電商服務商與上下游客戶多維度交流,共同推進產業發展。”
安士輝認為,從宏觀角度,電商服務商依然是一個非常細分的環節,在商業領域影響力不夠大,很多企業都不知道該細分環節的存在,這還需要政府及牽頭部門從產業層面進行推動。
傳統觸網:“網購體驗店”謀便利
政策:大力發展網絡零售。積極發展企業面對消費者的網絡零售模式,保持領軍優勢。鼓勵利用新技術優化管理流程,提高客戶咨詢、商品配送、投訴受理及退換貨等方面的服務水平。鼓勵、支持傳統企業應用信息技術開展線上線下互動經營,建立網購體驗店,提高消費者體驗和便利程度。
支持現代制造業開展電子商務,實現零配件采購與分銷的網上交易。鼓勵商業服務業開展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業務。
解讀:早在去年,商務部發布《關于“十二五”時期促進零售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時,就提出“鼓勵大型零售企業開辦網上商城”。今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的連鎖百強中,新涉足電商渠道的企業為6家,但同時有3家暫停了網絡零售業務,因此絕對數量由去年初統計的59家增加到62家。其中,銷售過億元的有9家。雖然比例有所提升,但業績亮眼的卻是鳳毛麟角。
安士輝認為,傳統企業做電商,通常遇到的困難是線上線下沖突、線上線下無法優勢互補、線上購物消費者體驗欠缺,且目前傳統企業通過O2O等方式開展電商業務在中國幾乎未有成功案例,因此如果線上線下互動經營等商業模式一旦具備操作性與復制性,將對中國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發揮質的推動作用。他同時認為,現代制造業開展電子商務也是電子商務未來最有潛力的亮點之一。“未來中國電商發展會推動現代制造業再次成為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誰控制產品和消費者數據誰就能占據主導。現代制造業電商化轉型過程未來會持續5-10年,市場規模巨大、模式創新空間巨大。”
但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還需要企業繼續探索商業模式,避免左右手互搏。“這并非政府支持鼓勵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還需要企業通過不斷實踐,完善經營流程,創新商業模式。”
扶持中小企業:提供全流程服務
政策:支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發展,為中小企業開拓境外市場提供信息發布、交易撮合、融資、供應鏈管理等全流程服務。
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對接,推動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提升綜合競爭能力。
解讀:工信部去年發布的《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要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翻兩番,突破18萬億元。其中,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B2B)規模超15萬億元。經常性應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比例,將占到中小企業總數的60%以上。
日前阿里B2B中國事業部網站1688的會員超過1億,意味著成立15年的1688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企業在線交易平臺。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國內B2B市場規模約是B2C市場5倍左右,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中小企業借力B2B平臺實現“觸網”,B2B市場日益繁榮,但競爭也愈發激烈。有業內人士認為,培訓對接對于目前的B2B平臺用戶而言需求十分迫切。“現在已經有不少農村網店店主通過C2C的形式,將農產品售往全國。但面對龐大的市場和需求,這些用戶完全有可能在接受培訓后,以B2B的形式,將其生產的優質產品銷往世界各地。”有業內人士認為,這需要借助一些外包服務商的配合,所以亟須政府部門或相關協會等機構的牽線搭橋。
民生上網:發展社區網絡服務平臺
政策:鼓勵養老、醫療、家政、繳費、就業、交通信息等民生領域開展面向公眾的電子商務服務。充分利用電子商務覆蓋面廣、便利性高的特點,為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持續改善社會民生服務,帶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推進民生服務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支持養老、家政、繳費等領域開展面向公眾的電子商務服務,支持發展便民、利民、惠民的社區網絡服務平臺。
解讀:雖然發展速度難以媲美電商發展,但民生領域的電子商務服務也在不斷升級進化著。目前,不少網站已經可以實現正規、安全的家政服務、就業信息發布、交通信息發布等內容,水電燃氣費的繳納用卡還款也大多可以通過拉卡拉、支付寶等模式實現。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政府應該開放更多資源給民資,比如醫療、教育等領域,如缺少政府支持,電商網站很難介入其中。該業內人士認為,此前淘寶網可實現網上掛號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嘗試,卻因市衛生局反對,北京地區預約平臺就此被叫停。“互聯網的開放性、高效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如果政府部門真的希望讓民生上網,就應該鼓勵像這樣的業態創新。”
邁向國際:跨境電商潛力無限
政策: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加快協調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在對外發展上搶占先機。支持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發展。
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實現電子商務跨境服務。完善政策促進和風險防控,提高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的便利度。
解讀:隨著蘭亭集勢的成功IPO,外貿交易已經成為電商企業的追逐方向。從去年起,凡客誠品布局海外市場,日前已將產品銷往俄羅斯。目前雖然仍屬起步階段,銷售額占到凡客誠品整體銷售額1%,但毛利率方面要高于國內。無獨有偶,京東也在去年10月上線了國際業務網站,并于日前低調入駐新加坡市場。易觀智庫分析師毛阿晶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中國電商而言,海外市場的利潤普遍高于國內,但目前國內B2C電商對海外市場仍處在初期探索階段,未來市場潛力巨大。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市商務委與北京海關均為牽頭單位。在分析人士看來,海關的直接牽頭將為電商企業探索海外市場帶來更多政策上的便利。甚至有望在出入境流程方面享受“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
完善配送:重點培育專業品牌
政策:優化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體系。結合本市物流規劃,鼓勵建設現代化、集約型公共電子商務專業園區和配送基地,鼓勵發展基于移動定位、物聯網等技術的現代化物流配送服務。支持建立物流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提升物流配送信息化水平。重點培育一批服務全國的網絡購物專業配送品牌。支持電子商務企業、物流配送企業、連鎖超市和社區服務組織建立社區終端共同配送服務網絡。
解讀:無論是京東的“亞洲一號”、蘇寧的“物流云”,還是“菜鳥”網絡,電商企業的物流配送版圖都在漸漸清晰。在《意見》中,培育“網購專業配送品牌”的說法被首次提及。資料顯示,網購訂單已達到快遞公司配送量占比的50%以上,而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物流企業將業務重心向網購訂單配送傾斜。
昨日有物流企業負責人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快遞業務多是“日間寄收、夜間分揀、次日配送”的模式,由于家中無人白天配送無人簽收,“快遞三過家門而不入”已成常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目前,順豐、申通、韻達等國內快遞企業通過與超市、便利店、社區物業等合作發力末端配送,京東、天貓等電商巨頭也在開始通過自提網點、自提貨柜等方式試水,這與《意見》中支持的配送方式相匹配。“但與此同時,由于擔心出現責任界定不清等問題,不少物業拒替用戶接收快遞,而超市、便利店內的‘非科班’人員對違禁品等的熟悉、辨析程度不太令人放心。”上述負責人表示,希望有關部門推出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雙方責任,以便這一模式進一步推廣。(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