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特賣受推崇 借電商清庫存是利是弊?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在過去幾年,為了搶占市場,瘋狂招商,瘋狂鋪貨,使其留下了諸多隱患,"高庫存"是令運動品牌商們極為頭疼的問題。2012年國內六大體育用品品牌年報資料顯示,、存貨相比2011年均有增加,其中安踏存貨6.9億,比2011年增加了0.7億,361度存貨為4.6億,比2011年增加了0.1億。、、、中國動向盡管存貨有所下降,但庫存問題依然嚴峻。
在庫存壓力下,各大品牌都在想方設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工廠店、特賣會、電商渠道等則成為品牌商們甩貨的戰場,而借電商渠道清理庫存無疑是眾多品牌商最為看好的方式。他們紛紛進駐各大電商平臺,通過參加促銷、團購活動等,快速處理庫存問題。
"尾品匯"特賣頻道上線,為品牌"降壓"
運動品牌的庫存問題讓處于燒錢虧損經營困境的電商們嗅到了商機。在經歷價格戰洗禮后,他們急需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唯品會的"閃購"模式就是一大創新。于2008年12月8日上線的"唯品會"網站定位為中高端名牌特賣,主打"閃購"模式,為品牌商處理庫存積壓問題,成為名牌折扣網站的代名詞。唯品會憑借"網上特賣場"的鮮明定位,短短四年時間會員就超過2800萬,并于2012年3月23日成功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唯品會的成功讓大型電商們看到了發展契機,他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尾貨市場:2013年5月17日,當當網"尾品匯"正式上線,采用了與"唯品會"相同的營銷模式,利用品牌特賣的噱頭強勢進軍服裝"閃購",成為又一家殺入服裝尾貨限時特賣領域的電商平臺;近日,凡客推出特賣入口,并在官網上線了李寧正品限時折扣專區,據了解,在該專區市場價數百元的李寧運動休閑服飾、鞋褲均以超低折扣出現,部分產品已經不足標價1折;拉手網創始人吳波目前正在大力推進他的新項目--美加樂,一個基于O2O的品牌特賣;京東也于近日正式推出定位為品牌特賣的"京東閃團"業務;天貓服裝服飾事業部總經理少龍也表示,2013年天貓將重點打造一個"品牌特賣平臺"……在這些平臺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運動品牌加入了"特賣"陣營。
品牌借電商"特賣"消化庫存有何利弊?
利:快速回流資金,讓品牌輕裝上陣
首先,對于品牌商們來說,加入電商"特賣"陣營最為直接的利益便是快速處理庫存積壓問題,回流資金,從而讓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輕裝上陣。據悉,近日,李寧、佐丹奴、等品牌在凡客特賣頻道上的突出表現直接拉高了其近期的訂單增長;
其次,借電商"去庫存"成本低,見效快。目前,"去庫存"已成為眾多運動品牌的一大重要任務,而相比線下促銷活動,電商特賣在人力、時間等各項成本的投入低,收效也快;
再次,品牌借助電商特賣頻道的宣傳推廣,能進一步增加品牌的曝光度以及與消費者的互動交流,讓品牌獲得更多新客戶群體。
弊1:長期低價銷售有損品牌形象
記者在"唯品會"網站上看到,諸多運動品牌都標出了極低的折扣價,1.7折起,卡帕0.7折起……李寧攜手凡客發起的"48小時限時特賣"中,199元的李寧T恤只售19元。據了解,在電商特賣頻道,打出"白菜價"的品牌服裝還有很多,而一些人也開始質疑:如此低的價格不會損害品牌形象嗎?
有網友表示,"自從凡客去年年底搞了9元促銷后,現在凡客所有商品的價格都讓人覺得貴了。李寧以前網上買也不算貴,現在賣19元,檔次更低了。"對于這一問題,品牌商們應該重視和反思,切不可讓短期的效益影響到品牌長期的發展。
弊2:不利于線下實體店銷售
一些運動品牌在網上大打折扣促銷,難免會影響到線下實體分銷商的銷售利益。盡管企業線上銷售的是庫存貨,與當季新品不沖突。但這些特賣活動容易讓消費者注意力分散,對品牌當季新品的銷售將產生一定影響。因此,企業在處理庫存時,一定要注意方法得當,選擇控制好銷售時段,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借電商清庫存非長久之計
一個品牌的塑造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一旦不慎將前功盡棄。對運動品牌而言,在現階段庫存"壓力山大"時,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采用"閃購"營銷模式,短時間可以收到不錯的效益,但從長遠來看,將對品牌發展造成傷害。
因此,當企業在積極尋找解決庫存問題的方法時,更應該思考如何避免問題的再次出現。從源頭控制庫存,創新產品,理性開店,提升渠道的存活率,讓資金回歸良性才是根本。(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