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安全手冊——為登山者保駕護航
【中國鞋網-戶外技巧】隨著近日天氣逐漸晴好,市民們周末組織親友一起登山的現象開始逐漸增多。在此,《警周刊》提醒廣大市民,不管是就近散步踏青,還是登山,戶外運動本身存在一定潛在危險,出行前一定要做足準備。
案例
山上迷路、被野豬夾夾傷屢屢發生
3月15日晚上9點多,寧海黃壇派出所接到報警,一對上海夫妻驢友在雙峰山里迷路。派出所民警連夜出動,經過近8個小時搜尋,終于將這對夫婦安全接送下山。
4月14日2時10分,溪口消防中隊接到了一名游客打來的求助電話,稱好友在溪口風景區棲霞村后山上散步時,被野豬夾夾住腳后無法脫身。消防官兵立即帶上工具出發,及時將游客解救出來。
4月21日晚上7點半,鄞州橫溪派出所接到報警:一男一女在鄞州梅嶺山頂登山時迷路。當地警方前后出動200多名警力,經過17小時,終于將2人營救下山。
原因
沒向導、沒裝備、路況差、愛探險……
近年來“登山熱”開始興起,但很多市民對登山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兩條腿爬上爬下的事情”,很少有人在出行前會對目標山峰、氣候條件、同行人員等情況做全面的了解,帶足一些必備物資,提前做好相應的安全預防措施。
《警周刊》對近年來寧波地區發生的登山遇險案件統計、分析,發現登山遇險事故發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以下幾點最常出現:
1.不熟悉地形的前提下,登山沒有向導隨同,導致迷路;
2.常用裝備未配備齊全,如飲用水、食物及藥物等,登山至“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階段時體力透支、中暑等情況發生時,無法有效解決;
3.山路陡峭,路況差,中老年人、女性、兒童吃不消,或是身體受傷無法前行;
4.因途中部分標志不清楚,胡走亂撞,最終導致迷路;
5.獵奇和探險心理作祟,臨時改變上下山線路,迷路后不得不報警,這類一般在年輕登山員中較常見。
提醒
藥材器具通訊設備一定要帶
根據這些情況,警方提醒廣大驢友們,出行前期工作一定要做足,其中合理安排時間線路和物資準備這兩點尤為重要。
時間線路安排,市民不管是選擇攀越崇山峻嶺,還是小走怡情,踏踏低矮山丘,一定要根據自身身體素質情況,結合天氣、交通、住宿等因素,提前選擇一條科學、合理的登山路線。《警周刊》提醒廣大市民,出行最好是上午出發傍晚回來,這樣可以盡量避免夜間遇險,增加搜救的難度。而路線安排則最好根據各自體力酌情考量,千萬不要為了新奇感、刺激感選擇“冷僻”路線,這很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環境中。
物資準備,一般包括衣物、食品飲料、救急藥品和常用登山工具。根據寧波本地市民登山遇險的情況來看,《警周刊》重點提醒市民下列這些物資一定要帶。
藥品類:包括感冒藥、消炎藥、止痛藥、止血繃帶和紗布,這些都非常重要,在登山途中隨時可能出現外傷及感冒等,及時治療和處理才能使傷口不至于感染,才能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等待警方救援。
器具類:沖鋒衣、安全繩和打火石。沖鋒衣能保暖、避雨。安全繩不管是對人還是對物都有捆綁、固定物件等多種功能。打火石能生火取暖、燒烤食品外,最主要的是危急關頭甚至可以用來燒火燃煙,這是發送求救信號的一種重要方法。
通訊設備:手機、1~2塊備用電池。遇險時時刻與警方保持通訊尤為重要。不過手機的使用要注意電量情況,最好在第一次和警方通訊時雙方就約定每隔多少時間進行一次溝通,一般這個時間段控制在15分鐘到30分鐘較為合適,這樣就能讓手機電量充分利用,大大延長手機使用時間。
登山迷路時的應對方法
在登山途中萬一迷路,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慌張,試著確定自己的方位,因為只有確定了方位,警方接警后才能迅速開展搜救工作。如果發現自己完全分不清東南西北,那就先清理好隨身物品,節省水和食物以防不測,在跟警方保持聯系的同時,積極開展“自救”。下面的這些方法也許能讓你提早給自己“定位”,甚至能直接找到出路。
1.到高處去。爬上最近的高大的山脊觀察,一來可以確定自己的位置,二來廣闊的視野也便于發現人活動的跡象,如炊煙、房屋、電線、農田等。
2.發送“煙霧信號”。如果沒有發現人家,可以在山頂樹木較少的地方清理出一大塊空地,然后用石塊、泥土堆出一個“土灶”,里面放些干草點燃,通過煙火來告知搜救警方自己的具體方位。土灶最好堆成圓柱體,越高越好,這樣不僅燃起的煙更密集,防火的安全系數也更高。不過最好備點水在邊上,防止森林火災發生!
3.返身回到起點。如果這一切都沒什么效果,那么,保存好體力,查看身上物資是否都在,然后反向往回走。記住這時要仔細查看路邊的草木,專挑那些有被人為絆倒的草木的小路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跟著走,總能回到出發地。(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小方法大用處 野外五招辨別南北
- 下一篇:夏季防曬需注意之防曬衣物選擇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