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許景南再評李寧:太相信手下人 對現實認識不夠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董事長許景南一向直言直語,他曾評論競爭對手,“很善良,但不擅長管理。”引發熱議。而自己似乎是吸取競爭對手的教訓,將權利牢牢掌握在手里,與兒子公事12年仍不肯放權。
“李寧確實為我們中國貢獻了很大,我也非常佩服他,但后面呢,自己不管了,委托人家管,他對中國的現實問題認識的還不夠。”許景南如此評價李寧。他最唏噓的是李寧公司改商標、改廣告時李寧本人的簽字。
2010年,李寧更改新LOGO,并將原有口號“一切皆有可能”更換為“讓改變發生”,為了配合品牌塑造,李寧公司選擇在各大媒體輪播以90后為主題的廣告,這一舉動既沒有招來90后的青睞,也傷了70后、80后的心。
“你說改商標,改廣告要不要李寧簽字?那肯定要李寧簽字,他也簽了,這說明他非常相信下面的人,太善良。但是你知道改商標、改廣告的后果嗎?這個否定了以前的自己,讓人家否定了你還不知道,你還簽,這不是很善良嗎?”為了對手的舉措,許景南竟唏噓不已。
一位與許景南相熟的閩商對我們透露,曾經勸過許景南,讓他不要那么固執。無耐要讓許景南做到真正放手自己一手打拼下的企業,實屬不易。
許景南強調專注,他摒棄體育品牌賣童裝的行為,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一件事上,就是——國際化。
如果不了解的人,對許景南十年如一日的國際化目標實在難以理解。2005年匹克正式聯手NBA,開啟國際化道路。有人質疑說應當國內發展強大后再走國際化道路,匹克此舉有走捷徑嫌疑。許景南大手一揮說道:“遲了,沒辦法。那些高端組織,知名球星不是在那等著你,這是目標和戰術的應用,不一定要國內做好,再去做國外。”而最基礎的工作,就是名稱的國際化。
當時在國際沒有名氣的匹克受盡了白眼,當時受NBA邀請前去看球的許景南被懷疑騙子簽證被窗口扔出,“NBA哪用你贊助。”許景南也不氣,拿出合同和照片耐心跟人求證。多年后,匹克擁有NBA球員數量增至12名,許景南盤算著,名稱的國際化、管理標準的國際化、產品質量標準與商標的國際化、品牌國際化、資本國際化,五個步驟慢慢來,缺一不可。
即使如此,說起匹克,它在人們心中仍是內地品牌,與國際品牌的形象還相差甚遠。
許景南也不惱,國際一線大品牌是國際品牌,二線的品牌就不是國際品牌了?匹克主要拿下的陣地就是除了阿迪、以外市場的二線品牌。這個領域,曾經鼎盛時期的李寧也曾涉足。
雖然同樣,在2012年體育市場的寒冬中,匹克關店近千家,輿論風暴中的許景南只是淡淡回應:“下滑不算什么。”關店的后果是庫存壓力驟減,以前客戶整天來退貨的情形不在,許景南坦言:沒庫存了,真輕松。”
“在國際化上,沒人能夠跟我爭了。”這是許景南曾說出的一句豪言,不過在采訪的最后,許景南強調,要創國際品牌,還是得把市場上的量做大。要在100個國家地區注冊,在至少100個國際銷售,銷售額從29億上升到100億。
“不能我們自己說匹克現在是國際品牌就是國際品牌。銷售量小,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事情吧。”老驥伏櫪的許景南仍然志在千里。(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