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電商平臺年中大促力度直逼“雙11”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京東在高峰時段平均每秒售出2部手機;天貓促銷開場1秒鐘,2萬瓶水之密語瞬間被秒殺,開場1分鐘,居家生活類4000款商品被一搶而空”。昨日的銷售盛況僅僅是個開端,今天才是年中電商的終極決戰日。不僅銷售額猛增,參與年中促的商家也大幅增加。不過,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盡管規模直逼“雙11”,但今年的年中促更像是去年的翻版,缺乏創新。從這一點看,靠創意搶占實體零售份額的電商,如今的想像力也開始衰退。
昨日,天貓、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當當網、樂蜂網等電商的廣告輪番占據各大門戶網站的醒目位置,但這些電商事實上并不是“6·18”店慶的發起者。在這背后是京東推出十周年店慶大促時,引發了電商同行的集體圍攻。其中,易迅網針對京東推出有獎“價格舉報”,蘇寧易購則祭出“線上線下同價”。在去年只是小試牛刀的天貓,今年則從6月13日起開始發放紅包,宣布投入2億元紅包資源補貼消費者,同時投入2億元資金補貼熱賣單品及優質賣家。今年參與年促的商家已經不只局限于大型B2C電商,包括樂蜂網、中糧我買網等垂直類電商也大張旗鼓地殺入“6·18”大促,試圖分一杯羹。
在公開叫板的同時,電商間的幕后競爭也在加劇。 去年“雙11”期間曾上演的“商家二選一”戲碼,在今年“6·18”再度上演,有供應商和賣家陸續收到某大型平臺“二選一”的站隊要求:“參加京東的店慶促銷,將不能再參加本網的其他促銷活動。”
今年被業界普遍看做是大型電商的盈利之年,能否打響促銷戰對自身至關重要。因此,電商間的促銷口號一個比一個響。不過,促銷力度越大意味著利潤越微薄,這種現實又在束縛電商企業的手腳。在這種情況下,電商促銷大戰所隱藏的陷阱值得警惕。
從目前各大電商的促銷力度來看,實際的力度往往沒有標語的那樣鏗鏘有力。據知情人士爆料,不少電商企業開始從第三方比價工具上做文章。比如,某電商將iPhone 4以1999元出售后,競爭對手會有針對性地便宜幾元推出相同產品,但產品往往只有10-20件。而后拉上第三方比價工具演一出“雙簧”,最終以全網最低價格作為宣傳口號。
還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6·18”不少電商表示將推出各種補助,但實際上很大一部分產品會被商家用來自買自賣,還有很大一部分被經銷商利用。“因此,只有極少部分消費者能有幸撿到便宜。”某大型B2C電商的一位供應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電商間的斗智斗勇背后則是新一輪的座次之爭。艾瑞咨詢分析師王亭亭認為,天貓為了防止京東對自己業績的分流,進而阻擊京東;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等電商則希望通過促銷,拉近與京東之間的距離,“即便追趕不上,也要讓市場份額差距保持在一定范圍內”。
前幾年,京東“6·18”都是自己玩,但從去年開始“6·18”已經成為全行業的促銷盛宴。今年,這場大促的規模更是直逼“雙11”。不過在熱鬧背后卻是不少電商依然和去年一樣上演著相似的營銷手段。長此以往,消費者的購買熱情恐怕也會減退。
商業專家認為,要想持續保持實體零售的壓力,電商需要重拾有些“生疏”的想像力。否則,電商的傳統優勢會變成阻礙發展的劣勢。(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