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新浪微博 當當網李國慶笑了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在中國互聯網的歷史上,但凡較為知名且成功的產品,尚沒有一個是以合作方式存在的,比如QQ、微信、360……;相反,倒是很多前景叵測的公司,以“資源互補”名義,引入了其他合作方,比如開心網引入了騰訊、PPS引入了百度[微博]……當然,不論是注資還是并購,無非是比例和角度的區別,關鍵是:合作之后,這些產品從此不再“純粹”。
日前,新浪苦心經營、寄予厚望的微博,也不再“純粹”了,被阿里巴巴[微博]以5.86億美元入股,占總股本的18%。且未來阿里巴巴還可以繼續注資,將股權比例提高至30%。
對于這個合作,新浪董事長曹國偉[微博]的解釋是:“新浪微博和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平臺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與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將讓微博在建立獨特商業化模式的道路上,步伐更穩健,更富有想象力。”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微博]的解釋則是:“兩大平臺的結合,不僅有助于我們在移動互聯網的布局和發展,而且會給微博用戶帶去更多獨特、健康、持久的服務。”
那么,這筆令人矚目的買賣到底會對業界產生哪些影響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筆者淺見,多少應該包含以下幾點:
一、馬云可以無憂享受生活去了。聰明如馬云者,在臨“退休”之前來此一舉,實在是高。一是利用了新浪微博的剩余價值,在其徹底式微之前,為阿里的電商帝國再增加一個入口。至于這個入口用處有多大、能用多久,這是后話。占上就是勝利,哪怕以后新浪微博落得個中國雅虎那樣的命運也無妨。此外,與新浪這個擁有巨大話語權的門戶結成了親家,阿里以后的媒體費用估計也能省去不少,當然,阿里并不差這點錢,關鍵是有了這個親家,有助于實現“上醫治未病”。
二、張朝陽、馬化騰的堅持沒有白費。搜狐和騰訊在微博這個產品上跟新浪纏斗了很久,到了最后,張朝陽幾近放棄,而馬化騰得了意外之喜微信后,在微博上也就不再執著。不出意外的話,獲得阿里注資的新浪微博,將大踏步的向商業化進軍,至于微博的媒體屬性,權重自然下降。需要提及的是,新浪微博是靠大量名人、明星扎下場子的,而這些“大號”當初看中的恰恰是新浪相比其他門戶更為“純粹”的媒體屬性,一旦新浪微博上漂浮起淘寶賣鞋賣衣的廣告,估計他們中的很多人要么換地方——換到搜狐微博上;要么換產品——換到騰訊微信上。無論怎樣,對于搜狐、騰訊而言,都是好事。而且,兩家公司當初“逼新浪微博快跑”的戰略也算有了收獲,終于在資金上把新浪給耗死了。
三、李國慶“放炮”更有底氣了。作為已經上市的綜合電商平臺,當當網入駐天貓后,曾經被譏笑為自貶身價。為此,總愛“放炮”的當當網總裁李國慶在各種場合都不得不解釋:入駐天貓,并非是向天貓“低頭”,而是在“利用”天貓。在新浪微博引阿里注資之后,相信李國慶以后“解釋”時會更有底氣:把東西放到別人柜臺上去賣,總比把別人都招到自己家里要強吧。
四、新浪不知道還能做什么了。對于微博的投入和希望,只有新浪和新浪人自己才知道。微博是新浪的驕傲,而且是為數不多甚至是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驕傲。如果搜狐、騰訊、網易沒有微博,失去的不多。如果新浪沒有微博,幾乎等于失去了一切(此次收購,新浪微博的估值為32.56億美元,而新浪目前的總市值約36億美元)。當然,被阿里注資并不等于新浪失去了微博。但是,隨便一個普通人都會明白,自己養孩子與找個外人一起養孩子的區別。這也就是文章開篇所言,一個成功的產品幾乎很少是“合作”出來的。
上述所言,戲謔不少。但無論怎樣,不看廣告,看療效。(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合作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