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資需防“水土不服”“抱團”可有效化解風險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日前,在加拿大多倫多市中心的Real Sports Apparel體育品店收到了一批來自中國泉州的運動鞋,這也成為匹克開辟北美市場的又一舉措,加拿大成為匹克進入的全球92個國家之一。
積極走出去的不僅是匹克,鴻星爾克海外的銷售網點已達千個,僅歐洲就有300個。除了鞋企,紡織服裝企業也不甘落后,除了在海外設立銷售網點外,我市紡織企業還醞釀在澳大利亞抱團設立產業園,泉企“出海”的步伐正在加快。
目前仍以銷售網點為主
來自泉州市外經貿局的統計數字顯示,1987年至今泉州市境外投資累計批準企業達180家左右,投資總額超過2.8億美元。投資地共計31個,包括德國、美國、法國、捷克、澳大利亞、坦桑尼亞和中國香港等,投資行業涉及服裝、鞋業、食品、工藝品、建材、機電等。
“實際上,這個數字還遠遠不能代表泉州企業境外投資的規模。”業內人士稱,由于企業境外投資需要一定的審批手續,很多企業往往是采用直接與當地經銷商聯合開設貿易點或辦事處的方式,并未走審批程序,因此也未能統計到實際的投資規模中。
不過,目前大部分泉州企業對外投資的目光仍局限于設貿易公司和辦事處,真正“走出去”,到境外辦廠甚至跨國并購的企業少之又少。
“未來對外投資領域將由貿易為主拓展到以生產經營為主。”市外經貿局相關人士表示,通過境外生產加工,帶動泉州原材料和設備出口的境外加工貿易,會逐漸成為泉州企業境外投資趨勢。據了解,隨著我市企業到東盟地區投資辦廠,就提高了泉州對東盟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機械設備的出口業績。
應熟悉當地法規和市場
低廉的人力成本、廣闊的市場需求、領先的技術優勢……對于民營企業而言,“走出去”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然而,在海外投資的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風險。
從2009年初著手準備,到2011年匹克美國分公司及研發中心先后成立,再到第二家全美旗艦店在美國洛杉磯西好萊塢梅爾羅斯大街開業,匹克在美國摸爬滾打了三年。
首先,熟悉當地的法規很重要。據了解,匹克在美國拿商標用了15年,主要是因為名稱相近,或者logo圖像相近,匹克經歷了起訴、駁回、再起訴,最終在“當地專業團隊”的幫助下,才有了轉機。目前,匹克已在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得450個注冊證書,但美國商標無疑是其中最曲折的一段經歷。
其次,產品能否適應當地市場也很關鍵。比如美國流行的風格與中國不盡相同,不同于后者對色彩等的追捧,美國更強調服裝和面料的科技含量。此外,產品出口美國與在美國開店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出口針對的主要是兩種情況:一種是相對低端的市場;而另一種是在美國做轉口貿易,很多出口到美國的東西,其實并不在美國銷售,而是轉移到中美、南美等國家。”匹克相關負責人稱。
亟須海外咨詢機構服務
實際上,企業海外投資,除了要面臨法律法規、市場等風險外,政治風險、缺乏海外投資經驗、缺乏跨國經營人才等,都是目前泉州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隨著國內企業參與全球化分工的趨勢進一步明顯,“走出去”是必然的選擇。在今年兩會期間,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就提交了《關于支持民營企業海外并購的建議》。建議的措施包括,簡化審批手續,降低企業并購成本;完善海外投資保險制度,降低海外并購風險;對民營企業在新技術及知識產權領域的海外并購給予稅收上的支持;設立為民營企業在海外并購提供財務支持的專業銀行等。
“對于已經‘出海’或準備‘出海’的企業而言,在海外投資前,先熟悉當地的政策法規,是必修課。此外,通過抱團投資的方式,也能夠解決單個企業經驗、實力不足等問題,在海外投資和并購中增加談判力,減少成本。”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秘書長陳蒼松稱。
實際上,企業在“出海”前,練好內功,就能大大提高企業海外投資成功率。從美、日、韓等國的經驗看,最初的海外投資也面臨諸多失敗的情況,而今天,美、日、韓等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成功率基本穩定在80%左右。除去其政府對海外投資不遺余力的政策支持外,海外咨詢機構引導與服務也必不可少。(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