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凈利創5年來新低 遭遇渠道改革陣痛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2012年平均一天關閉3家店鋪的匹克(專賣店),日前交出了一份并不漂亮的答卷。不僅凈利終結了2006年有數據以來的連年增長,還創出了其2008年以來的新低,下滑幅度也躍居已發布年報的4家體育用品企業之首。
業績大幅下滑
日前,國內運動品牌匹克發布的2012年財報顯示,去年該公司營業額為29億元,同比下降37.5%,凈利由2011年的7.78億元大幅下降60.1%至3.1億元,凈利潤率也下滑了6個百分點,為10.7%。
毫無疑問,去年體育用品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各種負面新聞層出不窮。而業績跌至低谷的也并非只有匹克,361度(專賣店)、特步和安踏的狀況同樣不容樂觀。2012年財報顯示,361度凈利潤下滑37%至7.15億元;特步創造了8.1億元的凈利潤,比上年下降16.2%;安踏實現凈利13.59億元,同比下滑21.5%。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前幾年的快速發展后,匹克已經拉近了與其他三家的差距,但去年凈利下滑位居4家之首后,這一差距又進一步被拉大了。
為何匹克的業績會下滑得這么厲害?
匹克公司把原因歸咎于,經濟環境造成的消費低迷和去年體育用品行業的庫存調整。
不過,鞋服行業獨立評論人馬崗卻并不這么看,他認為,在4家運動品牌企業中,匹克的綜合實力相對比較弱,是典型的品類型公司,籃球系列占比很高。但阿迪達斯、耐克、李寧等競爭對手,在籃球系列產品設計、營銷和零售方面的投入都不低,這個品類競爭非常激烈,并且近幾年受歡迎的又是綜合品類產品,匹克業績大幅下滑就成為了必然。
另外,匹克2009年才上市,規模化、快速擴張比其他三家要稍微晚點,分銷渠道底子還比較薄弱,在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受沖擊自然要大很多,馬崗強調。
這也是去年匹克大刀闊斧、不惜血本進行渠道改革的主要原因。
對分銷渠道不滿意、希望改變門店形象的匹克去年關閉了1323家門店,超過去年其8月21日再次下調的預期目標17家,截至去年年底該公司零售網點數為6483家。調整力度之大,在四家企業中也居首位。財報顯示,去年安踏主品牌減少590家門店至8075家,門店總數為7510家的特步關閉了86家,而361度卻逆勢擴張,增加了217家門店至8082家。
值得注意的是,匹克在關閉門店的同時,還在不斷收回管理權。去年匹克分銷商的數量就從上年的50家增加至59家,增幅近20%。匹克中國有限公司公共關系部副總監劉翔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細分區域市場能夠幫助匹克更加及時、快速地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市場,分銷商區域變小后,管理會精細許多,今年公司的目標是把分銷商的數量增加至70家。
這意味著,將有更多的分銷商從匹克進貨,匹克管理更細、輻射面廣的同時,擺在其面前的又一難題是,如何管理好這些經銷商?馬崗表示。
匹克大力度地調整渠道,在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創始人張慶看來,和其一貫的激進策略不無關系。但破舊立新后的策略是什么,如何去提升坪效,都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毋庸置疑的是,渠道改革對匹克業績造成了極大影響。劉翔表示,改革本身就是陣痛的過程,會影響銷量和毛利率,但這種犧牲是從長遠考慮的,對公司今后的發展也是利大于弊,今年公司還會繼續優化分銷渠道。
消化庫存任務不輕
事實上,2012年困擾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的最大難題就是庫存高企,清庫存也成了去年幾大運動品牌的第一要務,然而這個問題今年卻并沒有讓匹克松口氣。
80天--這是匹克去年平均存貨周轉天數,數據說明匹克生產的產品在中間環節耽誤的時間近三個月。比起2011年的49天,顯然要慢得多。與安踏、361度和特步的51天、56天和70天相比,也高出不少。
對此,匹克公司的解釋是,這是由于銷量上不去,部分分銷商要求延遲發送已經訂好的貨品造成的。
不過,這個數字對匹克來說是很危險的,因為新品上市速度跟不上,匹克將會流失一些對款式敏感的客戶群。馬崗認為。
而在這個陽春三月,匹克有不少低至6折的去年春季商品在銷售。匹克官方商城銷售員就介紹說,官店周年慶的活動里大部分都是老款產品。同時,其熱銷排行榜7個商品中,也沒有1款是今年春季的新品。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提升銷量,匹克去年在資金上還加大了對分銷商的支持,給予了租金補貼、指定貨品享額外折扣、提早回款獎勵等多種優惠措施。在此情況下,匹克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從2011年的66天攀升為去年的127天。
雖然通過調整運營模式,實施精細化市場策略,并對渠道進行大幅度調整后,去年匹克庫存已經從年中高峰的5.3億元下降到年底的3.9億元,與2011年的4.2億元相比,也下降了7%。但要是與銷售規模相當的2009年相比,壓力仍然不小,要知道那年匹克的庫存只有2.1億元。
不管如何,作為體育用品行業庫存下降的兩家企業之一,匹克體育CEO許志華已經感覺到了些許暖意,"盡管體育用品行業的增長在過去一段時間明顯放緩,但匹克庫存下降是行業回暖的一個積極信號,我們對行業未來的發展仍然持樂觀態度。"
不過,許志華的樂觀并沒有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張慶認為,匹克過于樂觀,畢竟庫存高企不是由于企業經營策略出現問題造成的,而是行業普遍現象,目前即便是國際運動品牌巨頭耐克也加入了清庫存的大戰,準備在二三線城市開40家工廠店,考慮性價比問題的消費者肯定會擇優而選,這勢必會影響業績來源主要靠二三線城市的匹克。
馬崗也表示,雖然匹克庫存總量下降了,但門店數也減少了不少,這樣分攤到每個門店身上的庫存并沒有減少,今年匹克清庫存的任務還是很艱辛。正如馬崗所說,匹克2011年分攤到每個門店的庫存是5.4萬元,2012年這個數字卻為6萬元。
眼下,不得不思考的是,怎樣才能把庫存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中國服裝(000902,股吧)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治病要治本,造成體育用品行業庫存問題的源頭是,搭上奧運會順風車后,企業在過去盲目擴張的同時根本就沒有靜下心來在產品研發上下功夫。
海外市場也縮水
國際化是匹克引以為傲的戰略,但匹克在海外市場遍地撒網的同時,去年取得的效果卻是這一戰場的縮水。業內人士擔心的是,該公司在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備受沖擊的情況下,拓展海外會不會顧此失彼。
事實上,匹克在海外市場的經營模式與國內并無二樣,采取的依然是分銷模式,主要銷售渠道是參加國際展銷會或者通過海外分銷商。
而與國內市場正在優化分銷渠道不同的是,在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國際貿易壁壘措施層出不窮的背景下,匹克不僅摒棄了保守姿態,還在不斷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不久前,隨著與加拿大楓葉體育娛樂公司旗下的Real Sports Apparel合作進入加拿大市場后,匹克已經打開了全球92個國家的大門。這意味著,在過去的7年里,匹克幾乎每個月都會踏入新的國家。
遍地撒網--這是匹克給海外市場定的策略。劉翔表示,打開海外市場第一考慮的是進入,接下來才考慮怎么做好,目前海外還有很多國家匹克并沒有進入,有些國家雖然進入了,但城市覆蓋并不多,未來匹克拓展海外市場的空間還很大。
不過,匹克2012年海外市場所取得的業績,與其高歌猛進拓展海外市場的策略卻并不對等。截至去年年底,海外市場對匹克體育的貢獻只有3.9億元,與2011年的4.6億元相比減少了15.5%。
無疑,做好海外市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短時間內這一市場也難以幫助匹克改善業績。與此同時,在中國市場、海外市場雙雙下滑的情況下,匹克下一步會不會顧此失彼,也是個不得不擔心的問題。張慶認為。(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