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運動調查:硬件設施及教練不足

【中國鞋網-攀巖新聞】走進位于八萬人體育場的攀巖運動中心,兩塊高高豎立的攀巖墻壁很是惹眼。很多人輪番對著巖壁發起沖擊,僅僅依靠手腳和身體的平衡向上攀爬,有人迅速觸及巖壁最頂端,也有人爬到一半就脫手,宣告失敗,順著事先就系好的保護繩下滑至地面……
裝備幾百元可配齊
看上去,這絕不是一個容易征服的運動項目,不過按照攀巖館總經理毛作亮的說法,現在很多人樂此不疲,“周末全天和工作日的晚間都有很多人來這里玩,不分男女老少,按照去年一年的統計,全年差不多有3萬人次的客流。”毛作亮本人是上海市登山運動協會副秘書長,在他眼中,這項由登山活動派生出來的運動非常適合都市人的運動需求,“登山運動的歷史早于攀巖,但即使選擇最容易的路線攀登幾千米的高峰,登山者還是會遇到一些懸崖峭壁,這就需要運用攀巖的技能,現在讓都市人長途跋涉去攀登一座遙遠的山峰不太現實,攀巖運動恰好滿足了一些人的需要。”
相比于其他一些戶外運動,攀巖的門檻不高,“要想成為一個攀巖高手可能要花上一兩年的訓練時間,但普通愛好者都可以來參與,不存在能不能玩起來的問題。而且我們的設施按照難度進行了劃分,館內有專門針對初學者的練習區,就連十來歲的孩子都可以玩。”順著毛作亮的指引,記者看到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小男孩正在練習區進行攀巖訓練,3米多高的墻壁不需要任何護具,只要你能跑能跳就可以嘗試。
攀巖的裝備比較簡單,毛作亮介紹,“專業的攀巖鞋、繩索、安全帶、鎖扣(包括主鎖和快掛)、鎂粉,全套裝備最便宜的幾百元就可以,高級一點的配置2000元也差不多了。”
自我挑戰和健身完美結合
毛作亮正說著,一位精神矍鑠的中年人了走進攀巖館,明眼人從他硬朗的身體和身上佩戴的安全帶就能看出,這也是一位攀巖愛好者。
他叫張彧,今年54歲,攀巖歷史已經有七八年了,家住閘北的他每周會來攀巖館三四次,如今攀巖難度已經達到了5.12B(攀巖難度級別劃分從5.8、5.9、5.10依此類推)。在圈內老張著實算個高手,為什么會對攀巖情有獨鐘呢?“最早我是玩登山的,10多年前,我還帶著自己的狗一起爬過雪山,后來因為一個朋友登山出事,心里不好受,就不再登山了。現在我開始玩攀巖,攀巖有難度卻很安全,想玩了隨時都可以過來。”的確,攀巖看似恐怖,安全系數卻非常高,通常一個人攀爬,另一個人在下面做保護,憑借安全繩的特殊原理,每一個保護者只需要承受攀巖者1/7的重量。交談過程中,記者一不小心踩到了繩索,這讓館內的教練一陣緊張,按照他們的說法,凡是玩攀巖的人對繩索都異常尊重,因為繩索是攀巖者安全的保證。
都說攀巖是一項自我挑戰的運動,老張也直言不諱玩這個會上癮,“有些路線有一定的難度系數,你攀爬很多次都沒法成功,但一旦成功了,那種感覺比賺了一大筆錢還開心。”按照老張的話說,攀巖運動就像“運動鴉片”一樣,“除了攀巖本身的樂趣,還能結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當然,攀巖運動對于身體很有好處,可以鍛煉人的手臂和腿部力量,還有整個身體的協調性,想要減肥的人也大可選擇這項運動。據介紹,攀巖館曾經有一位200多斤的愛好者,玩了兩個多月就減掉了30斤。
男女比例6:4相對均衡
事實上,老張這個年齡在攀巖者的隊伍中還不算最年長的,毛作亮介紹,此前有70多歲的老人來玩,一樣不亦樂乎,而最小的攀巖者只有4歲。不僅老少皆宜,攀巖運動的性別比例也很平衡,“都以為攀巖不容易,但玩的人中其實女性很多,業余的比例男女差不多6比4,專業選手的比例男女為3比1,現在很多白領、學生都酷愛這項運動。”
正如毛作亮所言,記者停留在攀巖館的幾個小時里,不時有三三兩兩學生模樣的女孩子走進來,一看她們就知道并非首次接觸這項運動。那么對于初學者而言,攀巖需要注意哪些技術環節、有哪些技術要領呢?畢業于上海體育學院運動休閑系的攀巖教練孫健立給予了詳細的介紹,“手和腳都要選擇合適的支點或者叫巖點,抓住后,重心要向下,膝蓋要外展,髖關節要向內貼,手臂要伸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身體的重量完全放在兩條手臂上,這樣手就很容易疲勞,很難向上攀爬太久,整個身體的平衡和腳的搭配是關鍵。”對于攀巖運動身體上的準備,孫健立建議道,“可以多做做仰臥起坐,這樣可以增加腰腹部的力量和柔韌性,手和胳膊的鍛煉可以依靠啞鈴和握力器,實在沒有條件,拿一瓶礦泉水沒事做握捏動作也是可以的。”
15年培養上萬愛好者
如今,作為上海設施最突出的攀巖館,八萬人攀巖中心每年可以接待上萬人次的客流,生意紅火,但這同樣經歷了艱難的摸索和發展。毛作亮回憶:“事實上,上海有攀巖運動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了。而最早的攀巖館出現在崇明,是為了一個全國比賽應運而生的,那個時候應該是1997年。”雖然攀巖館誕生距今有15年之久,但在上海真正有人群開始參與這個運動卻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我記得我們這個攀巖館是2003年非典的時候建造的,剛開始生意很差,有時候一天看不到一個人,但隨著一些玩家的口口相傳,這個運動逐漸被廣大白領、學生和戶外愛好者接受,到了2009年,我們一年的客流超過了7000人次,現在生意更好。”
八萬人攀巖館目前一天最多能有一兩百人來玩,而上,F在成規模的攀巖館就多達8家,加上那些高校自己建的攀巖館,數字要更多。除了擁有一定的硬件條件,賽事也層出不窮,各個攀巖館、攀巖俱樂部都會組織自己的賽事,“巖蜥俱樂部”會員達數千人,每年有5次賽事,分別在上海不同的攀巖館進行。至于高級別的國際賽事,目前中國每年也多達四五站,而國內攀巖運動發展最好的北上廣3個城市,勢頭一年好過一年,“上周我們舉辦了上海市大學生攀巖精英挑戰賽,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這個運動,說明攀巖在中國的前景非常看好。”毛作亮毫不掩飾自己的喜悅,“粗略統計,上海攀巖愛好者超過1萬人,在國內發展是比較迅速的。”
通過大學生攀巖挑戰賽速度賽亞軍許有碩的介紹,現在上海不少高校也都開始開展這項運動,“我是汽車工程學院的,之所以喜歡這個運動是因為當時學校有相關社團,覺得新鮮,就報名參加了,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差不多三年,我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目前上海東華大學、同濟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的攀巖運動開展得最好,他們有自己的校隊,有專業的老師,還有攀巖設施,我們學校還比不了。”
硬件設施明顯不足
當然,現在就預言中國攀巖的普及和競技水平即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還不現實,相比于歐洲發達國家和亞洲的日本、韓國,中國依然有不少的差距。
“設施上有差距,普及和專業程度也有差距,倫敦現在有攀巖館一百多家,東京(專賣店)也有六七十家,我們這么大的上海也不過十來家,這沒法比。沒有硬件設施,攀巖人群想要大幅度提升不可能。而且攀巖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就我們攀巖館的情況來看,現在的會員也有相當大比例是在滬的外籍人士。”毛作亮分析,硬件設施的不足也影響了攀巖教練隊伍的建設,“攀巖需要專業教練指導,過去教練都來自一些體育學院的運動休閑系,比如上海體院,但因為攀巖館有限,從事專業訓練的這些人畢業后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很多人不得不從事其他工作,這對于攀巖運動在中國的普及不是好事。”
●攀巖價格
目前上海本地攀巖館價格均在40到50元不等,而且不限時間。
而在攀巖設施方面,巖壁每平方米價格大約1500至2200元,一個擁有兩個賽道的巖壁大約24萬元。巖壁上的巖點根據大小價格從幾元、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繩索通常在每米25至45元不等,常規用的繩索有30米、50米和60米等各種規格,相較而言,繩索越短每米單價越貴。
●攀巖種類
按比賽攀巖種類可分為:難度攀巖(是以攀巖路線的難度來區分選手成績優劣的攀巖比賽)、速度攀巖(如同田徑比賽里的百米比賽充滿韻律感和躍動感,按照指定的路線,以時間區分優劣)和抱石比賽(比賽設置結束點和得分點,抓住得分點并做出一個有效動作得分,雙手抱住結束點3秒得分。比賽一般有4到6條線路,一條線路5分鐘時間。判定名次首先看結束點的數量,如果結束點同樣多看得分點數量,最后看攀爬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