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芙妮重塑B2C 線上走向將如何提升品牌產業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2012年,垂直B2C的失敗一度讓的銷售量計算,平均每位消費者每年買六雙鞋子,那么達芙妮一年就有500萬會員。如果將這些會員吸引到線上買東西,這將是一筆巨大的有待深挖的寶礦。
也就是說,達芙妮電商更多地扮演了打通內部資源的角色。通過達芙妮CRM系統,將線下的會員引導到線上,在線上的達芙妮旗艦店中,消費者不僅可以看到達芙妮的產品,也可以選擇旗下從低端到高端的十幾個品牌。
如果說,2006年達芙妮進入線上還只是試水階段,其電商業務還是由外包團隊完成,那么到了2009年,隨著電商在大陸市場的增長,達芙妮集團開始組建自營電商公司“愛攜”,才算是真正在電商業務上發力。
建立自營電商團隊的達芙妮將電商策略分為兩塊:一塊是女性平臺策略。作為一個新事業,這個項目著重于女性社區的打造;另一塊則是鞋類的營銷,借助達芙妮的品牌優勢,進行全網絡營銷,并針對線上市場,開發網絡專供款。
然而這個美好的構想因為達芙妮集團投資耀點100的消息傳來而擱淺。2010年,達芙妮以3000萬入股耀點100,占股10%。兩年后,被寄予厚望的耀點100倒閉,其獨立B2C的嘗試也宣告失敗。
對于達芙妮過去幾年的經營方向——從電商外包、全網營銷到做獨立B2C——幾經周折的功過對錯,現任達芙妮電商副總陳葆芬認為:“過去的經營并不能單純以對錯定論,我認為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思維。無論是跑馬圈地還是垂直電商,在當時都是適當的決策。現在隨著國內電商環境的成熟改變,大家經過沉淀,對持續燒錢沖流量開始持審慎態度,就看每家公司如何適應環境的改變,去做出最適合公司體質的調整。”
對于達芙妮來說,是全網營銷,以賺錢為盈利模式;還是做垂直電商,在這個還沒有領頭羊(專賣店)出現的行業,繼續沖刺規模?
陳葆芬回答:“達芙妮暫時不會做綜合電商,也不會為了沖規模而控制不好毛利潤。我們現在要走一條更穩健,更合適我們達芙妮的道路。”
當商業模式慢慢回歸到一種理性狀態時,或許是整個電商行業走向成熟的標志。
傳統電商的彈性
對于傳統企業上線不可避免的難題——渠道的沖突,陳葆芬一再強調,線上不會搶線下的生意,相反,線上在開辟一塊新的市場。
一直以來,達芙妮的線上和線下基本保持同款同價,但即便是這樣,品牌方仍在捉摸線上銷售的潛力有多大,是否能夠突破實體門店銷售的不足之處(空間、營業時間、客流),而且能夠滿足更多想購鞋顧客的需求,進而將市場的餅做的更大。
陳葆芬沒有選擇線上和線下硬碰硬的對抗,而是用更具有彈性的方式,緩解線下和線上兩種渠道可能產生的矛盾。
“品牌方會有擔心,我們絕對可以理解,我們嘗試以更積極的方式來說服品牌方,例如:通過快速的7天銷售業績回報、顧客的評論反應等即時的反饋,一步一步說服品牌方對線上支持。另外,我們通過商品的詳細分析,例如有些款式定位可能非常小眾,線下的門店受到地域的限制,找不到這些消費者,但是我們線上的輻射足夠大,肯定能找到這些消費者,用這樣的方式拓展客戶。”達芙妮電商總監劉香君說。
這一招非常奏效。對品牌方來說,一些新品可能因地域限制難以熱賣,而電商作為一個新渠道,幫助品牌方找到這些客戶群,可以減輕庫存的壓力。而線上能夠藉由沒有空間限制的頁面展示,滿足想找過季商品的消費者需求,和線下的無縫對接,也可以幫助達芙妮電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為了運用既有資源輔助達芙妮品牌的銷量,達芙妮電商不會通過打折來吸引消費者,而是選擇做一些增值服務。例如,買當季的新品,會贈送返券。對于線下店鋪來說,說服他們在線上便宜20元很難,但是如果線上線下價格一致,線上贈送20元返券,換了一種溝通方式,線下自營店會更容易接受,消費者也能得到好處。
并且,達芙妮賣出的每一雙靴子,都會附送一個靴架,每一雙鞋,都會附送半碼墊。“這都是一些貼心的小服務,卻非常有效。鞋子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類目,有很多退換貨是因為大小不合適,我們贈送了半碼墊,退換貨率的比例馬上下來了。”劉香君說。(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