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零售巨頭靈活度不足 在華遭遇“滑鐵盧”
【中國鞋網-國內動態】日前,萬得城在官網宣布,將于2013年3月11日關閉旗下7家門店,這7家門店都設在上海。而3月11日之前,萬得城所有門店仍將對外開放。在此之后,上海淮海店將作為萬得城電器主要客戶服務中心繼續運作,直至2013年4月30日正式關閉。這意味著來自歐洲的消費電子零售業巨頭萬得城將“告別”中國市場。
據悉,2010年11月,萬得城進入中國,開始以上海為切入點開始了在華的擴張業務,并計劃到2012年將其在滬門店數量突破10家。2012年11月萬得城對外宣布線上商城開業,然而,僅時隔幾個月,其控股方麥德龍對外發布正式聲明,公司對萬得城中國為期兩年的試水已結束,決定終止在中國市場的萬得城業務。
中投顧問流通行業研究員申正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萬得城關店“敗走”中國與當前我國激烈的家電零售市場競爭密切相關。萬得城不但需要面對規模巨大的蘇寧、國美等商家的競爭,同時還要面對電子商務對客戶的大量分流。與此同時,萬得城采用買斷經營的模式更加大了其經營成本,產品品類擴張緩慢,銷售不力,最終導致經營虧損,業績差()意。
其實早在兩年前,總部位于美國的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也曾作出過類似舉動,關閉了其在中國內地的9家門店。那么,國際消費電子零售巨頭為何屢屢在中國“水土不服”?
“盡管外資零售巨頭具有資金、管理、運營、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但這并不是其制勝的法寶。”申正遠指出,零售市場是一個消費者主導的市場,而當前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向線上電子商務、向三四線城市轉移的特征,消費者消費習慣也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特征。外資巨頭在應對激烈的零售市場變革過程中,靈活度明顯不足,水土不服,發展放緩甚至門店關閉現象突出。
有報道也指出,百思買、萬得城等外資家電連鎖企業雖然在歐美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但是在中國市場,一方面他們在大家電領域的采購成本相對較高,零售價格也較高,根本比不過國美、蘇寧;另一方面,在一些數碼、IT產品方面,國內的賽博、宏圖三胞等專業IT賣場的低價優勢也對萬得城、百思買構成了挑戰。“兩相夾擊之下,外資家電連鎖企業唯有以失敗而告終。”
“國資零售巨頭在華遭遇生存和發展的困境并不意味著國內家電3C零售商生存狀態良好。”申正遠指出,我國零售市場正處于價格體系、營銷渠道變革的重要時期,是整個行業的變革。國內零售商也處于自身經營模式和渠道擴張的變革中。在人工租金成本不斷上漲,電子商務猛烈沖擊下,實體家電3C零售商生存維艱,轉型迫在眉睫。
對此申正遠建議,目前我國家電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階段,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移,那么抓住消費者、抓住消費市場將成為家電零售商制勝的法寶。從渠道的角度來說,一方面“觸電”將成為家電零售商必然的選擇,無論是自建電商還是進駐平臺電商;另一方面向三四線城市深度擴張,搶占家電零售藍海也是提升盈利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