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型電商翻越“三座大山”打造全產業鏈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早在中國的電子商務起步階段,有人預言中國的電商企業無法翻越“融資、支付、物流”三座大山。但這一預言,正被電商大佬著力打破。
上周,阿里巴巴(專賣店)集團推出一項“信用支付”業務,被外界解讀為“無卡的信用卡”,彰顯阿里巴巴涉足金融領域的野心。事實上,從1月底阿里巴巴宣布投資1000億進行物流建設開始,這個當今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似乎要在今年掀起一場“大革命”,創建如馬云所憧憬的“企業生態系統”。
無獨有偶,在騰訊電商結束不久的新年內部會議上,騰訊電商控股公司CEO吳宵光也拋出了“移動互聯”、“沒有物流能力不要做電商”等命題。
作為目前電商行業最大的兩家平臺型電商,阿里巴巴與騰訊電商都已顯現出對于物流、金融、移動互聯的高度興趣,一些業內人士認為,2013年將在這兩家巨頭的引領之下,成為電商行業技術變革和模式突破的關鍵之年。
自建物流成必爭之地
今年1月底,阿里巴巴宣布投資1000億元,建設一個全國性的物流配送網絡,該網絡被稱為“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CSN)”。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籌劃這一物流網絡的企業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及銀泰、復星、富春、四通一達、順豐,以及相關資本市場的領軍機構、銀行和金融機構。
阿里巴巴稱,CSN項目將通過8到10年的努力,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300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物流骨干網絡。這一網絡將支持數千萬家新型企業成長發展,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
消息一出就有觀點認為,該物流體系的建設,用開放態度打造和建設中國物流基礎設施,是中國未來新經濟的基礎設施。
據阿里巴巴相關人士透露,CSN的愿景是通過系統深度整合,通過數據交互、共享的原則,推動供應鏈平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更好地支撐電子商務的發展,從而讓物流網絡邁入數據化運營的智慧商務時代。
似乎英雄所見略同。騰訊電商也捕捉到了物流之于電商企業的重要性。南方日報記者獲知,在騰訊電商最近一次的內部會議上,CEO吳宵光對物流大談特談。
吳宵光說:“物流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未來誰沒有物流能力,誰就不要做電子商務。”他認為B2C是一個勢不可當的發展過程,這點從騰訊戰略投資易迅,再到對其完成收購的全過程中不難看出。騰訊電商也在積極謀劃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
目前,B2C電商的主流“打法”,是集中供應鏈和自建物流。而這為電商企業帶來的真正實惠,則是其通過供應鏈和物流的整合,建立起一個真正適應電商需求的端到端的物流體系。
“B2C公司自己掌控供應鏈和物流以后,擁有的數據就對整個鏈條有很大優化空間”。雖然騰訊電商“主打”的是與阿里巴巴類似的“虛擬商業地產式”電商平臺,但吳宵光認為,B2C業務的拓展,以及相應物流體系的建立,能反作用于其電商開放平臺。
與此同時,吳宵光也表示,騰訊電商的物流體系構建之路“是一條艱難而又長遠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物流體系的構建,在不少人看來實際是“要做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
搶攻移動互聯完成行業洗牌
“未來屬于無線互聯網”,在吳宵光看來,電商的未來也在無線互聯網,據他透露,目前PC流量降低對騰訊也帶來很大挑戰。
馬云早前也表示,“做企業做人都要有危機感,我們告訴無線團隊,你的職責是滅了淘寶,你什么時候滅了淘寶,就是成功的時候”。
移動互聯網正逐步改變人們的上網習慣。以QQ為例,來自騰訊內部的消息稱,如今有超過一半的QQ在線用戶實為手機在線。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同樣佐證如此。根據年初公布的2012年支付寶全民對賬單,2012年,無線支付總金額比去年增長546%,使用無線支付的人數同比增長223%。
據統計,2011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480億元;而預計今年該數字將突破2000億元。移動互聯網似乎是電商企業必須搶占的一塊“山頭”。
據阿里巴巴員工透露,在阿里巴巴內部,馬云對無線業務異常重視。“只要跟無線有關的項目一律放行”。似乎新產品向移動互聯網傾斜,正逐漸成為電商企業打贏“移動戰爭”的第一步(專賣店)棋。
上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金融即推出了一項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信用支付”業務。這項還在試驗階段的金融項目一經披露就引起極大爭議,被外界解讀為“無卡的信用卡”。
據介紹,支付寶將根據用戶交易數據進行授信,信用額度可用于在淘寶等購物支付,用戶需要在還款日之前進行還款,最長可獲得38天免息期。支付寶將向已簽約的商戶每筆信用支付交易收取服務費,費率與信用卡大體一致:淘寶為1%;天貓為1%,目前優惠期為0.8%。
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該業務目前只在湖南和浙江兩地進行試點,信貸資金來源出自合作銀行,僅限于用戶在無線端支付,“未來也會重點在無線端使用,暫無在PC端投入的計劃”。
而在另一方面,在移動互聯網有先天優勢的騰訊電商,也在思考如何應對移動互聯帶來的空前挑戰和機遇。與很多電商企業相比,騰訊電商在移動互聯網上有其先天優勢——數以億計的注冊用戶、日漸流行的微信和手機QQ。連吳宵光自己都笑言,“大家都說騰訊拿到了所謂的移動互聯網的船票”。
但吳宵光也坦言,前方的道路并不清晰,電商企業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可以肯定的是,移動互聯網將帶來網購方式的轉變,他預想:“未來商家都可以在多客服系統里面,收到很多是賣家用微信發來的語音,這個可能也是新的變化” 吳宵光認為,在移動互聯網面前,眾多電商企業正處于一個全新的起跑線,面臨全新洗牌的可能。過去在PC領域里落后的企業,很可能憑借抓住移動機會,超過傳統領域里面的一些巨頭。
電商大佬熱詞:構筑龐雜“生態系統”
記者觀察
“我們公司不僅僅是個公司,而像個組織,更像一個生態系統。”在最近一次的媒體采訪中馬云稱,在物種多樣、互相依賴的“生態系統”中,“微生物群體越發達……樹長得越高,草長得越茂盛,由于樹長得越高,可能草長得越茂盛,這樣野兔、羚羊會越多,獅子大象也才活得好。”
馬云希望,在“阿里生態系統”內成長出1000萬小企業、1億個就業機會,以及數以10億的消費者。
無獨有偶,在騰訊電商最近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吳宵光也言及“生態系統”。
吳宵光說,騰訊把電商置于長期戰略投資的位置,“我們希望賣家來我們這里能夠賺錢,并且以最大努力把服務做好、強化商品能力和經營能力。我們就在下面幫大家鋪路,建立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一詞被反復提及,當今中國兩個大的平臺型電商似乎正默契十足。
早在中國的電子商務起步階段,就曾有人預言中國的電商企業無法翻越“融資、支付、物流”三座大山。如今,無論是首屈一指的“老大哥”阿里巴巴,還是擁有令對手難以企及的用戶資源的騰訊電商,都開始延伸自己的產業鏈條,觸覺伸向了幾年前還難以想象的物流體系、金融服務——個龐雜繁盛的生態系統似乎正在被一一構筑。
這樣的新思維會對兩家電商企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這些變化將如何重新塑造中國電商業的新格局?讓我們拭目以待。(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