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行業連續加薪難招新生代農民工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制造業用工成本上升,對制造型企業來說,面臨新的挑戰。

近幾年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確遇到了新的情況,制造業成本的提高,特別是勞動力成本增長速度比較快。一方面是因為勞動力市場的原因,中國大部分農民工在沿海地區無法安家,過早地退回內陸,影響了沿海地區的勞動力供給;另一方面受城市化進程等因素影響,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上升比較快。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新生代勞動力不愿意進制造業企業從事生產一線的工作,制造業仍然是用工需求缺口最大的行業之一。
用工形勢
制衣、電子電器、食品制造最缺人
雖然有報告預計中國制造業從業人員已經達到2.25億,但是制造業仍然是用工需求缺口最大的行業之一,占到現有用工量的20%左右。用工缺口前三行業分別為:制衣、電子電器、食品制造。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去年1~11月,我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2503家,同比下降10.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00.2億美元,同比下降3.6%。外資制造業的外遷使得我國制造業用工需求出現下滑。被稱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其制造業領域的吸收外資正經受考驗。
統計數據顯示,從2002年到2012年,中國制造業工資成本與墨西哥的比例從0.3逐漸上漲到了1,這意味著今年中國與墨西哥的勞動力成本已經等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低成本制造業正從中國轉向低勞動成本國家。調查顯示,中國勞動力成本位列亞洲第三,最低工資約為印度的2~3倍,加上福利支出,勞動總成本還要上浮40%~50%,用工成本的增加將導致大規模的制造業外逃。世界銀行指出,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在未來3~5年內,將有約8000萬個輕工業領域的就業崗位流向海外。
一份針對廣東中山制造企業的調查顯示,部分企業的訂單下降直接導致用人需求緊縮。據調查,去年上半年中山制造業的整體用工需求情況同比上一年有所下降,具體表現在服裝、手袋、皮具、家具、等行業的用人需求有所放緩,但第三產業對勞動力的整體需求表現出增長勢頭。
有分析認為,隨著機電制造業大佬爭相加薪,對企業員工來說是絕對的利好,但由于連續加薪將大幅提高國內用工的“成本門檻”,對制造型企業來說,則面臨新的挑戰,提高工資水平是必然的。
招聘情況
省外和24歲以下人員流失多
2013年《雇傭前景調查》結果指出,制造業和服務業需求仍然堅挺。在參與調查的六大行業中,制造業是我國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2012年制作行業的雇主表現出的雇傭意向與全國雇傭前景走勢非常接近,都表現為先升后降,小升小降。2013年第一季度,制造業求職者將依然從積極的招募需求中獲益。
廣州某電器實業有限公司HR張先生談到,公司春節前后訂單增加,用工需求增大,可公司營銷部的3個外省籍員工均在春節前辭職,初七剛上班不久又陸續收到8名外省籍員工的辭職短信和電話,所以春節過后公司不打算招外省員工了。與此同時,張先生在網上也發布了招聘信息,按以往的情況來看可以每天都收到不少發來的簡歷,可如今前來咨詢、應聘的人并不多,整整一個星期過去了卻只收到6份簡歷,而且都不是公司合適的人選。“公司24歲以下的人員流失比較多,主要是招制造業人才的企業太多了。”張先生分析到,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新生代勞動力不愿意進制造業企業從事生產一線的工作。
薪酬走勢
技工普工待遇均提高
多數企業對技工普工的待遇都有所提高,月薪上漲的幅度在100~300元間。不少企業對技工普工開出的月薪集中在2000~4000元。
業內龍頭企業華為、富士(專賣店)康就走在制造業加薪前列,去年華為被爆出員工人均年薪近28萬元,而內地富士康員工的底薪被指直接跳到4000元,調幅達到82%。
記者了解到,制造業高薪職位不在少數。例如,山東某合資制造業企業招聘技術中心經理,工資待遇25萬元/年;北京(專賣店)某歐美制造業公司招聘供應商質量工程師,工資待遇高達30萬元/年;青島某大型商用空調制造業企業招聘生產質量工程師,開出的月薪在50000元以上。(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