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冰上的百麗:業績零增長 動刀多品牌策略減負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有“鞋王”之稱的中國傳統鞋業巨頭類業務同店增長3%,較第三季的2.8%改善不大,反映鞋類業務正在惡化。該行分析員梁裕昌近期探訪百貨店,發現百麗冬季貨品折扣達4.5折,比早前最高的5折促銷力量更大,反映其庫存水平正在上升。
復蘇迷霧重重
“鞋服行業三年不生產都夠賣”的說法雖然被鞋服行業集體否認,但消化周期需要達到一至兩年的預期已經在業內得到認可。因此,電子商務已經成為鞋服企業去庫存化的新戰場。
然而,百麗在電商領域的試水成果并不理想。2011年7月,百麗旗下鞋服類B2C優購網正式啟動,開始做平臺。“優購網是拿線下的錢做線上的事,不斷燒錢。”百麗電商工作人員周先生對記者說,像百麗這樣的傳統企業,對成本控制非常嚴格,想要玩轉電商市場是一道難題。
據了解,為了平衡線下和線上兩種渠道的沖突,不少本土商家均采取了產品區分的方法,線上渠道主要銷售品牌入門級和經典款的產品,其中也不乏往年銷售的舊款,而線下則偏向于高端、個性的新品,避免不同渠道的貨品重復。
百麗正在苦苦探索解決線上和線下的沖突。據周先生介紹,有些鞋是專柜特供款,在線上是買不到的。同款產品線上線下價格趨同,老款的產品線上打折處理,促銷活動較多。
值得一提的是,優購網CMO徐雷在一個月前離職,重新返回“老東家”京東商城。對于離職的原因,“徐雷離開,可能的原因是京東的套路在百麗玩不轉。百麗是個成本控制很嚴格的公司,花錢要能賺錢,京東燒錢搶市場的做法行不通。”上述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電商對百麗來說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戰,但百麗不懂電商,電商團隊不懂女鞋。
“整體復蘇仍很難預料。”上述鞋服行業協會人士對百麗的前景均不甚樂觀。百麗稱,2012年第四季度內地零售店鋪數目凈增889間,同期鞋類業務銷售增長3%,運動服飾業務的同店銷售增長則為10%。在上述人士看來,增加零售店鋪的庫存的確可以緩解庫存壓力,然而,他強調公司的盈利實力和大消費環境是出現好轉的關鍵。
品牌合作將“減負”?
一名曾任百麗中層管理人士向記者表示,品牌優勢突出的百麗接下來會在品牌合作上謀求改革,“要減負”。
業內一直將百麗的龍頭位置歸功于多品牌、渠道自營以及快速反應供應鏈。有分析稱,女鞋消費特征的深度細分決定了多品牌策略的必要性,百麗通過多品牌覆蓋更廣的消費群體,也分散了單一品牌經營風險,同時多品牌的規模優勢提升了向百貨渠道議價的能力。
據悉,百麗在全國擁有1萬個零售店、10個自有品牌、全國前10名品牌當中的4個自有品牌,還有30個國際代理品牌。截至2012年6月底,擁有零售店鋪15964萬間,其中11022間賣的是鞋子,4942萬間賣運動服。
然而,上述人士卻告訴記者,只有數個品牌能真正運營成功并且產生高價值的品牌,在大消費環境良好的情況下,眾多的品牌運營能為百麗帶來“品牌+渠道戰略”優勢的最大化。“在環境不佳時,這些品牌加重了百麗的負擔。”
有媒體傳出,百麗將不再分銷中國動向的Kappa產品。百麗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般來說,百麗代理品牌商的銷售,這些產品先發往工廠再發往各銷售點,目前倉庫里不再發kappa的產品。按照這一說法,百麗與中國動向的合作破裂已基本敲定。
一位長期觀察百麗的分析人士認為,百麗為中國動向的第二大分銷商,經營至少數百個零售點,其銷售比重占中國動向約15%至20%,也就是最多4億人民幣。以批發4折計算,涉及百麗銷售不多于10億元。以Kappa目前打折銷售的情況,對百麗的利潤貢獻不大。
除了與中國動向“分手”,2012年第四季度,意大利第一男鞋品牌、世界第二大休閑鞋品牌Geox(健樂士)將不再與百麗續約,結束5年的代理合作。該品牌曾借助百麗零售渠道獲得國內成長機會,目前將計劃實行自營模式。
“為他人做嫁衣的模式可能會發生改變。”上述人士指出,與品牌商合作過程中,“品牌+大批發”的模式反而加重了合作雙方高庫存的負擔。在百麗轉型發展中,這一部分應該成為減輕負擔、輕裝上陣的一部分。因此,她認為,從長期來看,“分手”事件不一定是錯誤的選擇,與百麗的合作方向發生變化有關系。
在上述人士看來,百麗將在品牌代理上“動手術”,可能會幫助百麗擺脫困境,然而,她也同時指出,百麗要慎防控制力減弱所帶來的連鎖效應。(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