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品牌涉足戶外 遭遇市場定位尷尬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發展迅猛的戶外用品市場,不僅有新生的專業戶外品牌,還有浩浩蕩蕩的體育品牌大軍。目前,,彪馬并不是第一個。此前,已有阿迪達斯、李寧進軍戶外運動領域。前者在中國開設了獨立的阿迪達斯戶外專營店,后者推出子品牌Li-Ning Adventure(李寧探索),在天津、北與普通運動鞋的價位相差不大。導購介紹,戶外鞋的功能主要是防水,“下小雨穿著就沒問題”。
與上述兩個品牌相比,李寧探索的戶外產品在功能和技術方面更傾向于專業戶外,產品結構也相對全面,包括戶外服裝、鞋、配件等。
天津財經大學戶外休閑經濟研究所所長梁強表示,專業性戶外運動者對鞋服的技術力量要求較高,如果功能性達不到戶外運動裝備的要求,產品可能面臨滯銷,在沒有成熟的研發團隊和管理人才前,傳統運動品牌不宜盲目跟風,否則風險巨大。同時,梁強指出,體育品牌拓展戶外領域的方向取決于品牌的定位,如果是沿用體育用品品牌,戶外系列多為傳統產品線的補充,或者是初期的試水之舉;真正下定決心進軍戶外的體育品牌,往往會重新開辟戶外子品牌,獨立運營與成長。具體選擇戶外領域何種細分市場開拓不可一概而論。
瞄準三四線城市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調查,2011年一線城市戶外時尚運動用品銷售額在體育用品總銷售額中所占的比重為36.2%,二線城市為31%,三線城市相對較低為21.1%。但在增速上,2011年一線城市戶外時尚運動用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6.2%,二線城市增長20.3%,而三線城市則以46.3%的增速遙遙領先。
“目前國內已擁有戶外品牌700多家,這些品牌已經占領了國內一二線城市的渠道資源,后來者想要進入一二線城市與這些品牌競爭,存在一定難度。”梁強建議,打算進軍戶外用品市場的運動品牌可以將目光瞄準城市運動氛圍較濃的三四線城市。
但中國市場發展的非均衡性決定了戶外運動短期內還無法在三四線市場遍地開花。“企業在鋪設銷售網點前必須進行前期的市場調查,包括當地戶外用品的消費群體有多大、居民消費水平高低等。作為一個年輕的市場,如何教育、影響更多的潛在消費者投身戶外運動,成為戶外用品市場能否迎來井噴式發展時代的重要條件。”梁強說。(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