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觀察:上網淘鞋究竟靠不靠譜?
【中國鞋網-消費市場】當網購成為一種常態,不少消費者卻發現,在帶來實惠、便利的同時,它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如意。而每到網購高峰期,也往往是投訴泛濫之時,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物流配送等“老問題”依舊存在。如何才能讓網購更靠譜?
售后服務仍是“軟肋”
您在網購時遇到的最不靠譜的事是什么?昨日,記者就此話題采訪了20位有過網購經歷的消費者,其中,超過60%的受訪者選擇“商品質量問題”,其次分別是物流配送問題、客服態度、退貨難、價格欺詐等。
網友“楓丹白露”告訴記者,因為圖便宜,前段時間在某購物網站選購了一雙女鞋,收貨時也沒驗貨,打開鞋盒卻發現款式跟網上看的差很多,而且不合腳,就拿到實體店去驗貨,被告知并不是正品行貨。要求退貨,又遭遇網店推諉拖延……
“春節前網購比較火爆,市民投訴量也猛增,其中,投訴最多的還是所購產品的質量問題,其次,退款問題、發貨遲緩、售后服務、虛假促銷、虛擬交易詐騙、退換貨難等也都是投訴熱點。”市工商局交通分局監管一科科長王輝表示,隨著網購的迅猛發展,近年來網購成了投訴的“重災區”,而像質量、售后服務問題仍是“重中之重”。
“炒作信用”不可小覷
“因為看文字介紹、圖片展示,及幾位買家的評價都不錯,前段時間,我從某品牌鞋的官方旗艦網店購買了一雙涼鞋,可到貨后才發現,鞋子根本不是網店所標注的品牌,膠皮味道還特別大。”網友“愛在有情天”說,可當她剛給賣家差評時,卻收到對方的短信,表示退回一定的貨款,讓她修改評價。還有的網友表示,有時在給出中評或差評后,甚至遭到了對方的威脅、騷擾。
信譽級別本是網絡商店吸引消費者的招牌,但少數賣家卻舍棄誠信(專賣店)經營,而采用投機的手段提高信譽級別。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一些交易平臺的信用評價體系存在天生缺陷,“炒作信用”、“刷鉆”等問題日益猖獗,如不加以遏制,勢必影響網購信譽。
擦亮雙眼再“下單”
在遭遇種種網購不愉快之后,您是否還會選擇繼續呢?記者在采訪中獲悉,有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表示,依然會網購,不過,選擇店家會更加謹慎。那么,既然網購有風險,介入需謹慎,普通消費者在網購的同時,又該注意哪些問題?
“在實體店里買東西,不是一樣也會遭遇各種問題嗎?我個人從2008年至今,網購電子產品十多次,只有一次買電腦顯示器時出了問題,收貨時只好直接拒簽。”網友“JDX”表示,網購需要具有相關經驗,以家電產品為例,首先要選擇信譽好的網店,另外最好把運費險買上,不驗貨不簽收。同時,在網購時,還要與客服人員確認售后服務條款,確保可以享受到全面的質保服務,并商量好如果遇到翻新機、樣機等問題機要如何處置,誰來負責。
“在網購時,我們要選擇正規、知名的購物網站,此類網站出售的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更有保證。”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監管一線的執法者,王輝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天上不會掉“餡餅”,網上太便宜的產品往往不是那么靠譜,另外,在網購時要注意保存例如聊天記錄、電子票據等相關證據,一旦出現消費糾紛,以備投訴之需。同時,為了防止掉進不必要的“陷阱”,建議消費者盡量避免通過網購的方式來購買名貴、高檔的服裝鞋帽及配飾等,以免造成太大的損失。(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