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僵”的運動品牌 何時才能動起來?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2012年的最后一天,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的()旗艦店,一場讓導購小張(化名)都覺得“從來沒有打過這么低折扣”的特賣會,吸引了不少市民搶購。小張自己也搶了一雙鞋。
昨日下午,記者以顧客的身份進店。聊著聊著,小張伸出腳,“你看,這就是那天買的,幾十塊,便宜死了。”說完,還感嘆“真可惜,你沒趕上那次特賣”。
這樣的一次特賣,銷掉了庫里不少的存貨,記者去的那天,不少導購員都在說:“我們店里的存貨不高,你看,我們很多新款都賣斷貨了,想進貨都沒有了呢!”
記者隨后又走訪了春熙路多家國產體育運動品牌專賣店,得到的結論都是“庫存不高,運轉正常”,難道曾經困擾著多家品牌的庫存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曾經媒體爆出來的“庫存貨能銷售三年”、“國產體育運動品牌正遭遇寒冬”的現象,難道也只是誤傳?
零售終端
庫存高瘋狂打折?成都門店員工稱:“高庫存是亂說”
春熙路上,()、、、李寧、361°……耳熟能詳的品牌店每兩個之間相隔不到50米。經常逛街的成都市民李小姐,對這些店面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某個季節推出的新款,而是從未停止的打折促銷活動。“每家體育品牌都在打折,舊款3-4折,新款也最低能打到6折,太夸張了。”

記者查詢去年的新聞發現,“關店、裁員、寒冬、瓶頸”成為行業里的關鍵詞。2012年上半年,李寧、安踏、361°、、匹克和動向6家國內運動品牌的總庫存達37.21億元。
然而,不少體育品牌專賣店的員工,對高庫存卻并沒有特別明顯的感受。“我們正價店里庫存一般都不多,如果某件貨物賣不出去,就直接拉到折扣店或者工廠店去賣了。”某品牌門店一位丁姓員工說,正價店里基本上不會出現貨品積壓太多的情況。
記者隨后到了勁浪商城各品牌打折專區。“媒體在亂說,我們店里的庫存不高,只要價格夠低,怎么都銷得出去。”安踏一位銷售員說,最近生意還不錯。
隔壁的李寧折扣店,一位年輕小伙子告訴記者,“店里庫存量不高,以前確實有十多二十幾款鞋子賣不出去,但上個月已經運回公司,辦超級特賣會,都銷完了。”四川總代理:“去年加盟商都沒信心”
然而,作為特步四川總代理,四川同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道俊,卻對高庫存毫不避諱。
“一線員工只管自己的店,不知道整體的庫存情況。去年可以說我們沒有掙到錢,甚至還有虧損。”羅道俊直言,進價5折,賣3折,各大品牌都在大量拋貨,特步也辦了很多次特賣會。“去年加盟商都沒信心,我們調整政策,又安撫情緒,才讓加盟商沒有退出。”
在他看來,生意有賺有賠,2009年,2010年,受北奧運會風潮影響,體育品牌生意非常好做。
然而,隨著消費者回歸理性,大量庫存積壓成為不爭的事實。
“庫存的問題其實從2010年8月就有所顯現,這幾年來大家都在轉型,品牌也進入重新洗牌階段。”羅道俊說,就像開車,技術不好的很有可能翻車,不過技術好的卻可以實現超車。在超車過程中,李寧從行業老大的位置上跌了下來,安踏、特步等迎頭趕上。
不過,羅道俊如今又重新充滿了信心。“雖然庫存目前還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但今年1月的銷售數據,同比有所增長。”他笑著說,去年雖然沒有賺錢,但通過打折讓利消費者,擴大了知名度,這對特步來說,也不是一件壞事。
羅道俊表示,體育品牌雖然正在經歷痛苦涅槃,但未來仍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他透露,今年特步四川將出臺一系列“救市”動作,讓加盟商更有信心。
業內某品牌經銷商也對記者分析,四川市場的新格局已在2012年年底初具雛形,從銷量來看,安踏、特步是第一梯隊,接下來是361°、等。
對于前不久李寧推出的渠道復興計劃,他認為需要“花時間和代價去重塑,周期可能會比較長。”
企業行動 運動品牌展開自救
在各種壓力之下,各大體育品牌早已展開自救。李寧啟動高達18億的渠道復興計劃,據湖南一位代理商透露,李寧公司將以3折的價格回購經銷商手中的存貨(本報曾報道),此外李寧公司還推出了Li-Ning Adventure(李寧探索)率先進均戶外用品市場;361°推出子品牌“尚”,意欲打造高端市場體育產品,開拓運動時尚領域;大力推廣的羽絨夾克中融入了時裝的元素,開始改變風格,并搶灘童裝市場、女性市場……專家說法走差異化之路才是最有效自救之道
在品牌戰略專家李光斗看來,國產體育運動品牌需要突破后奧運時代的困境。“奧運透支了人們對于體育的熱情。”他認為,運動品牌需要有精神和文化內涵,本土品牌要想突圍,就需要與時尚、藝術等元素結合,創造符合時代消費者的文化符號。(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