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安踏等上市公司難逃行業“蕭條”困境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繼李寧(專賣店)去年披露上半年關閉1200家店、安踏(專賣店)減少110家店后,匹克體育近日也在三季報中披露,去年11月開始將繼續關閉320個網點,全年關店數將突破千店大關。體育休閑品牌的“蕭條”不過是服裝行業的一個小縮影,高企的庫存壓力正繼續侵蝕企業的利潤。
記者統計國內服裝類上市公司三季報發現,有九成公司存貨量仍現同比上揚,其中雅戈爾、紅豆股份、美邦服飾及森馬服飾存貨量均超10億元。同時,半年報顯示表現較好的男裝期內也出現了存貨增加明顯、營業收入增長放緩的問題。
39家服裝企業
34家庫存過億元
時報記者了解到,去年一整年,幾乎所有服裝、家紡企業,都被“庫存”這座大山壓著。
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39家家紡服裝企業,截至2012年上半年,有34家庫存量遠超1億元,其中5家庫存超10億元。如將范圍擴大到整個紡織服裝板塊80家上市公司中,有66家的庫存超過億元,有11家庫存超過10億元。
在剔除了*ST遠東和ST雷伊B后,對37家服裝類上市公司統計發現,2012中報合并報表中存貨共計449.85億元,存貨低于1億的只有4家。
而下半年情況仍在愈演愈烈。與二季度相比,2/3企業出現了環比存貨量的上升。記者注意到,上半年庫存已高達17.53億元的美邦服飾,第三季度再增4.46億元;七匹狼庫存增加2.44億元,躋身存貨7億-8億元的行列;探路者亦增加了近2億元,庫存逼近5億元。
記者查閱年報發現,以森馬服飾為例,其近5年的庫存量可謂逐年跳升。2007年時,森馬服飾庫存總量為2.8億元,2008年增加到5.4億元,2010年邁過10億元的庫存門檻,2011年穩定在10.9億元,但到了2012年上半年庫存量已達14.7億元,這意味著僅上半年的增長幅度就遠遠超過了以往,僅僅是年中,庫存量環比增幅就直逼50%.
報喜鳥近5年年報也顯示出相近趨勢。2007年庫存1.1億元,2008年增加1.8億元,2009年微增0.1億元,2010年增加0.6億元,到了2011年一下子升至5.1億元,2012年上半年增加了1.4億元,半年增量就與過去增量最大的全年數額接近。
再以李寧為例,公司2011年存貨為11.33億元,比2010年的8.06億元增長40.64%.較高的庫存令李寧2011年存貨撥備增至1.88億元,較2010年同期大增63.48%.
另一項直觀數據是:去年上半年存貨周轉天數在100天以上的上市服裝類企業達到了30家。其中,存貨周轉天數最長的前三名的上市公司為ST雷伊B、雅戈爾、紅豆股份,存貨周轉天數分別為10843天、1557天、1199天。
三季度零售持續放緩
終端銷售低迷是原因
從半年報來看,男裝是紡織服裝板塊內表現較好的,其營業收入、費用和存貨都控制得較好,但三季報男裝也出現增速下降、存貨上升等問題。以七匹狼為例,其2011年三季度營業收入增長達33.08%,但去年三季度僅增長19.71%,放緩了13.37個百分點;九牧王營業收入則下降了12.31個百分點至20.53%;報喜鳥則是存貨同比上漲了51.73%,達7.45億元。報喜鳥稱,是由于經營規模擴大,HAZZYS品牌、法蘭詩頓品牌及其他品牌增加采購所致。
存貨壓力增大,終端銷售低迷是直接原因。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對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銷售的統計,去年前三季度服裝零售額累計增速為11.20%,較去年上半年累計增速放緩0.5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0.8個百分點。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品牌休閑服行業受國外品牌渠道下沉和電商影響較大,同時勞動力成本和租金成本持續上升,也帶來了較大的經營壓力。
上市公司零售額增速放緩,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出口市場的不景氣。據中國海關統計,去年上半年全國40%以上的省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下降。前幾年許多服裝企業一味追求門店占領,要求貨鋪充分,現在市場一收縮,就出現了高庫存的問題。(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