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見死 團購網2013年“運勢”如何?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經歷了團寶申請破產、高朋與F團合并、拉手網CEO離職的團購行業,在2013年新年伊始,傳來的依然是壞消息:知名團購網24券關站。而這類猝死的團購網不少,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國近3000家團購網站中,只有三成網站在持續經營。
盡管重慶市場團購網去年死掉的只有20家左右,但業內擔心過于平淡緣于活躍度本身不高,如果保持現狀意味著更大的危機。
新年伊始,團購行業就傳來壞消息。上周六,知名團購網站24券CEO杜一楠委托其私人助理告知媒體,24券自去年10月停業后,因與投資方談判失敗,目前已將公司徹底關閉,未來不會恢復業務。
24券關閉 F團消失
據悉,目前,杜一楠已放棄了作為創始人的全部收益,而公司的所有事務已轉給投資方處理。
但業界人士稱,24券正式關門,杜一楠的選擇將令24券此前的負債成為疑問。有媒體報道稱,去年9月,24券負債6000萬元。目前,相關債務問題亦不清楚將如何解決。
在24券正式關門的同時,團購行業的整合也在繼續發酵。昨日,高朋網、F團、QQ團宣布正式合并,原F團將不存在,點擊域名直接跳轉至高朋網,而QQ團頁面將會與高朋一致,域名更換為,由高朋網獨家運營。
新高朋方面稱,三網合并后,新高朋日流量將達團購網站第二,加上原QQ團注冊用戶,新高朋注冊用戶數過億。
團800創始人胡琛介紹,截至去年11月底,國內團購網站數量為2857家,相對最高峰的5058家減少約43.5%。在近3000家團購網中,最近一個月有團購產品更新的僅300家。
重慶去年死掉20家
“目前,重慶的團購網站在100家左右。”重慶市網商協會會長胡剛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團購網站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依托傳統媒體或網絡媒體的團購平臺,如大渝網團購等;二是全國性團購網站在重慶開設的分站,如美團網、拉手網等;三是重慶本土企業開設的網站,如F團等。
“其中,第一類團購網站重慶有10家左右,第二種和第三種團購網站在重慶有50家左右。”胡剛表示,“這樣的市場格局從去年年初開始就一直如此,并沒有太大的變化。相比全國,盡管重慶團購網站在過去一年也倒閉了20家左右,但整體發展非常平淡,即便在大約兩年前的‘千團大戰’中,重慶團購網站總數也未超過200家。”
不過,胡剛憂慮地說:“重慶市場趨于穩定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活躍度本身就不高,一旦保持現狀,企業乃至市場都可能會日益失去活力,這對重慶團購市場的發展,意味著更大的危機。”
“小而美”活得好點
在重慶團購市場,全國性的大公司比地方性的小公司更難生存。
“對全國性的大公司而言,通常總部會統一制定區域市場的戰略規劃,對業務涵蓋范圍及市場份額方面的要求都更高,這就導致成本很難控制下來。”胡剛坦言,而地方性團購網站經營則更加靈活,成本控制方面也更加容易。
“去年8月份,58同城就關閉了包括重慶在內的所有地方團購平臺。”原58同城西部區運營總裁任鵬飛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原因還是沒法盈利。”
任鵬飛透露,過多的成本消耗跟風投對團購市場的期望值漸行漸遠,成為58同城關閉地方團購網站的直接原因。“大公司現在拼的都是市場份額而不是考慮盈利,誰的市場份額高,就可能得到更多融資,以支持后續經營。”
“要搶市場份額,就必須要花費巨額的成本去做推廣,但地方性團購平臺則不會遇到這方面問題。”重慶F團CEO顧頤告訴商報記者,目前,重慶市場“小而美”的公司更容易存活,原因很簡單,地方性團購網站往往專注于某一個細分市場,比如F團目前的業務重點就在餐飲團購,這可節約大量的人力、推廣等成本。
原因
資金鏈斷裂 成團購網關鍵死因
盡管重慶團購市場關門者不多,但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資金鏈斷裂,幾乎成為所有關門團購網站的共同“死因”。
“去年上半年,網商協會一個做團購的會員單位關閉了在重慶的團購網站。”胡剛表示,事后他們在總結原因時,歸結為四點:一是資金準備不充分,在以極少資金啟動團購平臺后,發現無后續資金推廣和運作;二是經營的業務范圍跟全國性的團購網站幾乎沒區別,陷入同質化競爭泥潭;三是缺乏清晰定位,對重慶市民普遍感興趣的吃喝玩樂團購項目涉足甚少,反而把注意力放在日用品等商品團購方面。
“不僅在重慶市場,事實上,縱觀所有關門的團購網站,資金鏈的斷裂絕對是排名第一的‘死因’。”重慶某知名團購網不愿具名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商報記者,兩年前,創建團購網資金門檻較低、網站編碼簡單,大量團購網站匆忙上馬。然而,一個全國性團購網站每個月的運營和推廣成本都要花掉8000萬元左右,大批網站根本就沒那么多資金持續投入。“團購網的集體性倒閉看似驚人,其實非常好理解。”他說。
“目前,團購網站尚未找到更科學的盈利方式,仍單純靠銷售提成來盈利,于是是否有足夠資金支撐,成為決定團購網生死存亡的關鍵。”重慶智派網絡營銷學院副院長楊艾祥表示,從某種意義上說,現在決定團購網會否繼續出現集體性倒閉的關鍵,在于風投的態度,去年全國團購網站僅兩筆融資,超七成團購網站歇業在情理之中。
趨勢
繼續洗牌 春節還會死掉一大批
度過了歷盡坎坷的2012年,今年又以24券關閉的負面消息打頭,國內團購行業接下來的路怎么走?
胡琛介紹,2012年,國內團購市場呈現出集中化的趨勢,前10家一線團購站去年成交總額達198.4億元,占全年團購成交額的92.8%,而2011年是87.6%。其中,美團、大眾點評、窩窩團、糯米網、拉手網五家占比高達74.5%,而2011年前5家占比則為55.8%。
“春節肯定還會有一大批死掉,我們將在2月做一次徹底體檢。”胡琛認為,中國團購行業的大型玩家各自背靠母體資源,彼此的較量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青年經濟學者熊奇也表示:“目前國內仍保持有一定活躍度的全國性團購網站有500家左右,這與2011年美國團購網站的數量相當,但在美國市場,隨著Groupon和Livingsocial兩家網站的壯大,2011年,美國有超過170家團購網站關閉或被出售,這意味著團購網站的行業洗牌仍未結束,唯有中國團購市場上也誕生如Groupon一樣占據絕對市場份額的強勢團購網站后,在整個行業格局趨于穩定的前提下,更多地去探索發展之路。”
深耕社區 差異化發展迫在眉睫
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停滯不前則可能意味著將被快速超越(專賣店)和淘汰。
“通過行業性整合,實現差異化發展已迫在眉睫。”胡剛表示,對重慶的團購網而言,當前唯有針對市民的消費習慣去專注一些細分領域的團購業務,才能喚起生機。“一方面對企業而言能實現專業化發展,更容易做大市場,另一方面對行業而言,也能形成優勢互補,這可能是大勢所趨”。
胡琛也告訴商報記者,在大型團購網站流血鏖戰的同時,一批以居民社區為半徑生長的“小而美”本地團購網站正在悄然興起,并呈現出別樣的生命力。
“它們脫胎于小區業主論壇,通過團購的方式為小區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周邊餐飲服務、生鮮蔬果和地方特產等。”胡琛舉例說,北京(專賣店)已有多個初具規模的社區型團購網站,如“回龍觀團購網”、“天通苑團購網”等,“重慶購物狂”也屬于這一類型。
胡琛分析,與大型團購網站相比,“小而美”的社區型團購網站由于根植本地社區,所以用戶忠誠度高、粘性更強,定位于區域居民服務,不需要有太大的拓展及運營成本,這類似于小區周邊的超市和便民食品店,與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超市提供不同的價值形成足夠的差異化而生存。“團購發展進入第四個年頭,這種回歸服務本源的方式也為行業整體進程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胡琛說。(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