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電商行業發展概況 價格戰與轉型成主題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還記得年初時,“如何走出嚴冬”是業內對于2012年的電子商務行業討論最多的話題。然而在我們即將走出2012年的最后幾天回頭來看這個話題,可能當初的擔憂會顯得有點多余。雖然同樣遭遇了國內外經濟環境趨緊的影響,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在2012年卻保持了高速發展的勢頭,而且熱鬧景象延續了一整年。有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電子商務平臺銷售額將超11315億元。
當然,整個電商行業的發展在2012年并不是完全的順遂人意。動輒開打的價格戰,不僅將行業帶入無序競爭中,也將自身困擾在盈利泥潭不能自拔。另外,在資本對電商的狂熱開始回歸理性后,倒閉、并購如潮水般蔓延。
接下來,讓我們來詳細回顧一下2012年的電商行業。
價格戰+造節
電商的價格戰貫穿了全年,人們印象最深的估計就是八月份的電商“三國殺”了,事件的始末我們不在此贅述。多數網友認為,此次價格戰很大一部分就是忽悠,商務部隨后介入調查,這場鬧劇令電商行業的誠信降至了冰點。業內人士針對此次的價格戰表示,這樣畸形拼價的結果,無論誰勝誰負,長期只會消滅競爭而不是促進競爭,而任何消滅競爭的可能都是應該警惕的。另外人們還希望,商家在降低商品價格的同時,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不打折扣,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
而提起造節,“雙11”肯定是第一個迸入腦海的。“光棍節”這個原本充滿了網民自娛精神的節日,成為了阿里巴巴乃至整個電商行業的“狂歡節”.數據顯示,“雙11”當天,淘寶和天貓的成交額定格在191億,同比增260%,其中天貓132億,淘寶59億。
“雙11”的銷量創新高并沒有出乎業內人士的意料,但是在每年大促銷后所出現的問題在今年“雙11”后依然沒有很好的解決,超售、物流、價格反彈等等的現象讓消費者在參與“雙11”促銷后怨聲載道。并且,接下來的“雙12”并沒有能再續“雙11”的業績輝煌。業內人士認為,電商促銷應該差異化進行,細分市場按需促銷,同時要著力提升服務質量,這樣才能牢牢抓住消費者的荷包。
不斷被刷新的交易額紀錄,讓人們忘記了“2012是電商冬天”的預言。然而,在馬云看來,“雙十一”并非僅僅是電商大戰,而是一場商業模式大戰。他在“雙十一”前向媒體表示:“新的商業模式的大戰對傳統商業模式的大戰,讓所有制造業貿易商們知道,今天形勢變了。”有業內人士也表示,價格戰不僅加速了商家由線下向線上的轉移,更大的意義在于,消費者消費觀念和購物習慣的轉變。與此同時,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趨于理性,打破了網購群體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局面,成功滲透進三四線城市,電商概念得以迅速普及。
洗牌加劇+整合
電子商務行業也在遵循著大多數行業的發展規律:競爭初期,行業內企業數量不斷膨脹;隨著行業逐漸成熟,優勝劣汰,企業數量也會驟減。2012年,電商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也加速了行業的整合。
“每天都有人進場,也有人黯然離場”.從2012年年初開始,品聚、樂酷天、耀點100、維棉網等電商紛紛倒閉,沒有卷入倒閉潮的電商開始合縱連橫共抗“寒冬”.9月,紅孩子出售給蘇寧,蘇寧借此在母嬰類細分領域圈地,加速實現“去電器化”;10月,1號店委身沃爾瑪,沃爾瑪的電商布局有了基礎,而1號店也從沃爾瑪獲得供應鏈和資金支持。
一些垂直電商則紛紛進駐各大開放平臺,以“結盟”的方式共度時艱。拉手網、嘀嗒團、滿座團等集體入駐京東商城、當當網入駐淘寶,這種“合縱連橫”的合作方式,為這類電商企業免去不少引流成本。觀察人士預測,明年絕大多數的垂直電商將面臨要么倒閉關門要么被迫賤賣的艱難選擇。今年以來,京東、當當、蘇寧易購等相繼宣布自身的開放平臺戰略,并紛紛加大對于開放平臺的投入力度,12月剛剛宣布對其線上業務進行整合的國美也將開放平臺建設放到了戰略的重要位置。
最近有分析報告將電商死亡的原因歸結為三類:一是盲目復制模式。從電商乃至整個互聯網,網站模式重復率極高,比如已經關閉的耀點100.二是盲目跨界電商。百度有啊作為百度進軍電商的第一個業務在今年年初壽終正寢。宣告著在互聯網行業的巨頭也有不爭氣的業務,盲目跨界需要思考。另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也是互聯網企業做電商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轉型+模式創新
這里所說的轉型既有電商的轉型,也有傳統企業的轉型。
電商的快速發展使得高成本、低效的傳統零售模式正在逐漸被打破,缺乏創新的傳統零售商發展壓力也越來越大,眾多傳統企業也加快了電商化之路。蘇寧、國美徹底地將電商化列入自己未來的發展戰略。宏圖三胞、王府井百貨、百盛、秀水街、紅星美凱龍等傳統企業紛紛開設網上商城,萬達更是高調宣布進軍電商。同時,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讓大量傳統企業進入電商行業的門檻大幅降低。2012年,電商和賣場開始互相滲透、加速融合。
另外,今年以來,一種新興電商業態--代運營模式受到了關注。仔細觀察發現,北京一家公司在2012年先后開設運營了創維、LG、亞都、百思買自有品牌等品牌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這種三方共贏的模式,廠家在保留合理利潤后交給代運營企業在網上銷售,所售的產品比傳統家電連鎖低10%到20%.消費者在買得方便與實惠之后,廠家與渠道也能健康良性地發展下去。家電的電子商務代運營模式一改生產企業不得不參與到銷售環節中去的窘境,而是專注于企業的產品設計,品牌規劃等自身項目,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進一步壓縮成本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馬云曾經說過,新的營銷方式方法、新的商業流程、新的商業生態系統,傳統商業生態系統將會開展一次革命性的顛覆。傳統企業進軍電商或許是必然的,但專家提醒,傳統企業在進入電商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做平臺還是做品牌?因為目前對絕大多數傳統企業電商來講,電子與商務還只能是二選一的難題,電子向左走,商務向右走。
快遞之爭
伴隨著電商行業發展而快速發展的快遞行業,在2012年也不再只是滿足成為電商行業的服務提供商,也想在電商市場分一杯羹,各大快遞企業接連宣布進軍電子商務行業。5月份,國內快遞巨頭順豐速運推出電子商務平臺“順豐優選”,利用自身優勢快遞網絡實現快速送達;7月初,申通控股的電子商務網站“愛買網超”、圓通的“新龍網”開始進軍電子商務。
而與此同時,老牌電商“爭取”快遞牌照的步伐也一直沒有停止,12月,蘇寧的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申請獲得批準,蘇寧也成為繼京東商城、凡客誠品、唯品會、1號店之后又一個拿到快遞牌照的電商企業。獲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后,電商企業變成了具備快遞物流資格的快遞物流企業,直接與第三方物流進行競爭,有利于提升行業整體的服務水平。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曾經表示,京東商城的自建物流可以提供更低成本和更好服務的配送,從而在和對手的競爭中占得先機。在目前的網購消費者投訴情況來看,來自物流方面的用戶投訴一直居高不下,自建物流無疑是提升品牌改善服務的最好辦法。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物流配送已經成為了不少電商發展的瓶頸,“雙11”促銷后出現的“爆倉”現象,就讓不少電商企業看到了自建物流的重要性。而對于部分早已在物流配送領域布局的電商企業而言,快遞牌照的獲得,更是其開放快遞業務的基礎和保證。
2013年即將到來,已經有許多機構對未來的電子商務行業進行了預測。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聯合業界各方發布的《Forecast2013: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表示,2012年B2C電商市場的主旋律是回歸理性。除了仍有小部分企業繼續采用粗放的運營模式之外,大部分電商企業已經開始尋求低成本精細化的運營出路。并且,隨著阿迪達斯、歐萊雅、七匹狼、戴爾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入駐天貓,傳統品牌觸電步伐繼續加快。
《藍皮書》表示,中國電子商務正在走向臨界點,用戶、市場、運營關鍵要素持續變化之下,部分電商企業必然逐步贏利、進入發展“奇點”,但是具體的時間、方式、要素、規律等需要業者共同探尋。(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