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大打促銷仗 鞋服質量投訴成熱點
【中國鞋網-國內動態】隨著春節的臨近,不少市民已開始購置新衣。記者從市工商局12315投訴臺了解到,鞋服類投訴成熱點,近一個星期已受理8起,在投訴情況分析表中列首位。
消費者何先生在九二路購買了一雙皮鞋,折后價498元,商家承諾一個月內包換,但購后20多天就發現皮鞋脫膠。他于是向商家反映,商家稱要送回廠家維修。12月16日,他取貨時發現未維修好,要求換貨遭拒。
靈秀鎮創業園的段先生購買一件男裝外套,價值210元,穿了以后出現起球的問題。他要求商家退貨,商家稱只能更換其他的款式。他不接受,于是向有關部門投訴……
記者注意到,一向以便宜和便利吸引客流的網購,在申訴案件中呈明顯上升態勢。據12315投訴臺工作人員分析,導致此類投訴攀升原因有三個:低價誤導,在網站上,有許多產品以低于市場價一半或是更低的價格出售,這種超低價的商品有可能是二手貨或者殘次品,甚至可能是冒牌貨;再者是虛假宣傳,有些網站產品信息夸大其詞,涉嫌虛假宣傳,消費者收到實物后,發現與網上的樣品相差甚遠;還有就是霸王條款,一些網站采取格式化條款形式,條款中沒有退換貨說明,有的甚至宣稱對售出的商品不承擔“三包”責任等,導致買貨容易退貨難。
“一些品牌產品也在投訴中出現。”12315投訴臺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近期受理較多品牌類鞋服投訴,而這些品牌商在處理投訴上態度較消極,使消費糾紛調解起來較難。
品牌鞋服類為何成為投訴焦點?12315投訴臺一工作人員認為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許多市民認為名牌肯定是好的,一旦出現問題,心理上不能接受;二是現在名牌產品走平民化路線,銷量很大,出現問題的數量可能有所增加;三是產品名牌度未必與其質量成正比,生產工藝與質量等方面與普通產品相比,是否占有絕對優勢,都很難定論;四是消費者對于一些產品,不正確使用造成損壞,也是原因之一。
對此,市消協提醒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一定要認真查看清楚再付錢,同時要注意保留憑證,以免出現問題進行維權時無證據可舉。(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