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雙11”到“雙12”:電商時代繁榮背后的冷思考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最近,電子商務企業們似乎對過節上癮。天貓、淘寶“雙11”創下191億交易額,“雙12”戰鼓昨天再度擂響。阿里巴巴集團上周發布的1萬億交易數字,讓人再也無法忽視電子商務帶來的驚喜。
當全國消費者都陶醉在網上促銷戰的幸福當中,當所有電商企業都沉浸在銷售數據急劇增重時,我們是不是該更早點為中國千萬制造企業在電子商務時代的盈利模式思考?是不是該更早點為中國消費市場格局的未來思慮?
在“雙12”這天,記者深入電商與制造企業之中,探尋答案。
“雙12”悄然來襲
電商行業已打破“中國電子商務無法逾越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的預言,正在驅動和形成一場新的浪潮
“雙11”的硝煙還未散去,“雙12”已經悄然來襲。
為“雙12”準備的折疊床一字排開,密密麻麻地躺在易積電器的會議室里。11日晚,營銷和客服人員都在通宵加班。
“很多人會趕在凌晨之前提交訂單。”易積電器總裁助理王寒告訴記者。
易積是一家為品牌企業提供電子商務外包服務的公司,在其廣州天河軟件園的辦公室里,墻上顯示屏的銷售數字正不斷跳動,不足一刻鐘已增長5萬元。
淘寶網數據顯示,昨日零時,1.1億用戶同時在線,翹首以待“雙12”活動開鑼;110萬賣家將徹夜鏖戰。
凡客誠品向記者獨家披露,截止昨日18時,“雙12”全網整體銷售件數達到50萬件,平均每小時2.8萬件。
按規律,物流高峰出現的時間滯后于促銷時間,但多數快遞公司已處于“戰備”狀態。申通快遞員劉滿古告訴記者,“雙11”之后的一周,200平方米的門市部一直處于爆倉狀態,“都快堆到馬路上了!”
點開淘寶網首頁,“10125088件商品正在優惠”等“雙12”主題廣告不斷刺激著消費者的神經;各大電商平臺推出“一愛到底”、“12要愛月”、“瘋搶節”等促銷活動;京東商城將12日命名為“會員關愛日”,主打“白服美”,即白菜價、服務升級以及美女送快遞活動。
黃靜是一家淘寶首飾店的老板,她告訴記者,對于“小而美”店家來說,“雙12”無疑是他們的福音。無論是對于天貓上的品牌商家,還是淘寶上的“小而美”商鋪,“搞一次類似‘雙11’的活動,銷售量會番幾十倍。”
“從現在的情況看,‘雙12’的銷售量大概會是平時的4到5倍,應該趕不上‘雙11’的銷售量。”易積電器市場部經理王祝興說。在淘寶“1212不一樣的淘”活動中,“上了復古的癮”項下商品就有1.6萬件之多,而它僅僅是“美麗”項下9個小項之一。
黃靜表示:“雖然12日的銷售額大概是平時3倍,但是網絡平穩、支付順暢,不會再有‘雙11’那樣的激烈場景了。”
自2009年天貓推出“雙11”促銷品牌起,短短3年時間,“雙11”已經完成了從促銷品牌到一種行業集體行為,甚至一種商業現象的嬗變。今年,蘇寧易購、京東商城、當當網和一號店等電商平臺紛紛加入“雙11”促銷大軍。
11月15日,京東商城宣布其“雙11”期間3天銷售額為25億元,訂單總量超過450萬單。當當網也公布了其“雙11”戰績,全天銷售超1億元。同時,蘇寧易購、國美網上商城均透露,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超20倍和7倍。
上周,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集團旗下淘寶和天貓本年度交易額已突破1萬億元。中國電商行業已打破人們關于“中國電子商務無法逾越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的預言,正在驅動和形成一場新的浪潮。
從路線之爭到名次大戰
一兩年前,仍有許多制造企業在為是否要進軍電子商務舉步不前,轉眼間電子商務已完全不是銷售渠道的簡單補充
電子商務已經滲入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成為全社會一股新的巨大浪潮。 甚至有人認為,2012年是中國電子商務元年,中國消費市場格局正在突變。
一個值得琢磨的故事是,在一次廣東省關于發展電子的意見座談會上,廣東百貨巨頭友誼集團的代表坐在一堆電商企業中間,情緒憤慨,“我們傳統零售雖然走下坡路,但你們不能拋棄我們!”
新時代已經來臨了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萬億的省份僅有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4省。這也就意味著,淘寶網和天貓超過1萬億元的銷售額可以排在去年省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5位,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排名最靠后的云南、貴州、甘肅、新疆、海南、寧夏和青海這7個省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總和。
仔細回憶,就在一兩年前,仍然有許多制造企業在為是否要進軍電子商務、以多大的力度投入電子商務等問題爭論不休,舉步不前。TCL全面進軍電子商務甚至還受到同行的冷眼。
轉眼不過一兩年,電子商務完全不是銷售渠道的簡單補充。淘寶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消費者在淘寶和天貓的服飾鞋包類消費超過3000億元,占淘寶和天貓總交易額的30.3%。對比國家統計局關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個成交量已經相當于全國服飾鞋包消費的36%。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騰訊電商等一批平臺電商迅速膨脹,唯品會、夢芭莎、走秀網等一大批垂直電商迅猛崛起。爭交易量、爭名次的火熱場面正顯示著電子商務的勃勃生機和豐富多樣,它如同一個猛獸,正吞食著傳統的消費格局。
“網購一旦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會越過臨界點,呈現爆發之勢,并開始產生全局影響,成為改變中國的零售業格局的起點。”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這樣認為。
事實上,目前全國網購的比重正在向5%逼近。
過去30余年間,中國的內需模式中一個基本的形態是“以點帶面”——即以銷售網絡布局為主體,兼顧地域需求,這意味著商品流通環節的滯后和成本增加;而隨著線上交易的成型,信息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應用,能夠加速流通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提高流通效率和交易效率,進而降低流通成本。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電子商務已經到了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在互聯網環境的新消費方式驅動下,電子商務從一個新興的商業模式,逐步走向主流成熟的商業模式。憑借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蓬勃態勢,必將成為拉動現代物流等相關行業高速發展,零售和服務行業深刻變革,直至推動整個供應鏈體系深刻變革的巨大力量,是拉動內需、促進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巨大動力。
這一認識似乎都到了社會的認可并開始進入政府視野。今年開始,全國多個省份加快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廣東下大手筆推動了一場政府主導的“促銷穩增長”活動——“廣貨網上行”;杭州發布了“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將建立“杭州電子商務研究院”等相關機構全力解決電商迫切需要解決的人才問題;廈門從資金綜合扶持著手,出臺的一系列舉措中獎勵補貼涵蓋了從稅收到房租的各個方面。
一些地方領導人甚至親自帶隊,在全國各地四處游說成長潛力好的電商到自己的主管區域落地安家。一位進入全國交易量排名前20的B2C電商老板告訴記者,今年接待的地市團隊有幾十家,這其中有來自成都、天津這樣的大城市,也有昆山、無錫這樣的地級市。
電子商務儼然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模式,進而成為區域發展的一種新追求。
縱深
網上促銷會不會
影響制造業利潤
電商平臺大打價格戰,這是否會對制造業造成很大沖擊?
在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網購業務部高級經理黃偉基看來,早些年整個服裝行業擴張帶來的庫存壓力,成為如今電子商務平臺價格戰的物質基礎。顯然,制造企業并不是這場價格戰的真正動因。
佛山市小冰火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邱昌明則認為,現在已經不是打價格戰的時候了。隨著淘寶向打造高端品牌的天貓商城傾斜,以及中國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與成熟,電商不應再搞低價促銷。
“現在是平臺間的競爭太激烈了,有些平臺甚至強迫品牌做一些大幅度的折扣。”黃偉基告訴記者,電商行業的門檻越來越高,電商平臺為賺流量,爭奪行業地位,可能會將部分成本分攤給平臺上的商家,因此制造業應該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考慮如何謀變。
邱昌明則認為,電商并未擠壓制造業利潤,電商的低價是因快速運轉,資金等可以很快回流,不像傳統銷售渠道,國美、蘇寧等壟斷渠道,而且有各種進場費、促銷費,加大成本的同時,資金回籠也慢。“所以不存在壓榨制造業利潤空間,只是更多讓利回饋給消費者。”
搶爭行業大佬地位的同時,各種隨之而來的行業亂象也層出不窮。
東莞的楊小姐最近很是郁悶。一年前,為了推廣新開設的服裝購物網站,楊小姐花了8800元,與魔方公司簽訂了為期一年的服務協議,通過魔方公司名為“賽富通”的平臺發布宣傳信息,以提升其網站關鍵詞在百度搜索的排名。
辛辛苦苦推廣了一年,效果不佳,當楊小姐決定不再續約時,對方竟揚言要將其賬號及一年以來發布的信息轉售給其他客戶。楊小姐稱,她發布的廣告信息中包含了產品圖片、銷售地域等重要資料,如果魔方公司將這些信息賣給其競爭對手,其競爭對手只需更改網址和聯系方式,就能讓2000條信息為己所用,進而影響楊小姐的生意。而在楊小姐與魔方公司簽訂的協議上,明明白紙黑字聲稱“終生免費升級”。
“如果楊小姐所發布的信息屬于商業秘密,那魔方公司的行為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如果楊小姐所發布的信息不屬于商業秘密,但對發布的信息中的產品圖片等擁有合法所有權的話,魔方公司的行為則涉嫌侵犯楊小姐的財產權。”省工商局市場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目前在網絡購物和網絡交易等領域,存在不少類似楊小姐遭遇的問題,在電商熱不斷攀升之際,也為社會各界敲響了警鐘。
針對電商發展中的種種行業亂象,廣東省工商局市場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僅有國家工商總局出臺的《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這一部門規章對網絡商品交易進行約束,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