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態心理素質等的名人名言
1.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培根
2. 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敗,實際上并不存在什么失敗,只要不是一敗涂地,你一定會取得勝利的。——亨•奧斯汀
3. 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鳥中的蝙蝠,他們永遠是在黃昏里飛的。……這種心理使人精神迷惘,疏遠朋友,而且也擾亂事務,使之不能順利有恒。——《培根論說文集》
4. 即便遇到困難,以前是通過比如訴苦、訴說發泄。但是現在我會有毅力鍛煉自己,再有一些更強打擊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可以調整好。跟朋友在一起,不是要把自己的痛苦、不開心傳遞給大家,而是把自己的好心情傳遞給對方。包括你在工作中接觸的人也好,都愿意和心理健康、陽光的人打交道,雖然你訴完苦自己開心了,但并不是一個特別正確的途徑。我自己也在鍛煉自己,給自己一個理由調整自己,對自己的意志力是一個很好的增長。——霍思燕
5. 我們所感覺到的疲勞,絕大部分是由心理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純粹有生理因素引起的疲勞,其實非常少見。——戴爾·卡耐基
6. 我凡事必有充分的準備然后才去做。一向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臺說天氣很好,但我常常問我自己,如5分鐘后宣布有臺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準備。——李嘉誠
7. 言辭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他們能帶來最大的幸福,也能帶來最深的失望;能把知識從教師傳給學生;言辭能使演說者左右他的聽眾,,并強行代替他們作出決定。言辭能激起最大強烈的情感,促進人的一切行動。不要嘲笑言辭在心理治療當中的用途。——弗洛伊德
8. 心理學家也一致同意,教學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必須保持學生的高度興趣和強烈而持續的注意力。因此,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項:通過孩子的內在力量來達到自我的學習。——蒙特梭利
9. 千萬要活下去。活不下去,要死得慢一點。是的,生理上的劫數,往往比心理上的更為直接。——李碧華
10. 狂喜的人,我還能想象得出他們的心理;你們這種謙遜得過分的人,我簡直沒法了解!——張愛玲
11. 服飾是文化的皮膚,是人類隱秘心理的物質外延。一部服飾史也就是一部人類文化史。在審美和實用的外衣下面,常常涌動著人類被壓抑的潛意識。如果泛泛地看,服飾史上受虐(施虐)的例子的確很多。我們排斥審美的假相之后就能發現,裹腳、束胸、穿耳環、穿鼻環、穿高跟鞋等等,都帶有不自覺的(在時尚和審美幌子下的)受虐傾向。——張檸
12. “個人性”越是無足輕重越焦慮,越是焦慮就越容易產生從眾心理。當個人的心理節奏,完全受控于市場運轉節奏的時候,集體官能癥就產生了。因為市場規則只考慮“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暢通。只要能促使這個環節暢通的東西,都是合理的。——張檸
13. 讀者一旦上癮,就有點“饑不擇食”的了。接下來的閱讀癮,層次越來越低:劉曉慶和各類明星的自述(滿足原始好奇心),衛慧、九丹等美女作家的小說(肉體和感官的刺激,排污敘事),電視肥皂劇(情節的不斷延宕和重復,與觀眾心理的強迫性重復合而為一)等。——張檸
14. 中國窮人為什么窮,因為他們都有仇富心理。——厲以寧
15. 很多中國人住了多年的高樓大廈,老了卻最想有個院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那樣的生活情致大概是很多中國人的一致向往,在養個雞鴨狗兔什么的,才叫落葉歸根。這個根,從本質上說就是對土地的心理依賴。——海巖
16. 富足是一種心理狀況,最富有的是滿足的人,富有與金錢并無大的聯系。——亦舒
17. 有時候心理因素可能比外界的因素有更大的影響,所以一個人的心態非常重要。很多人總是很不滿足,說我為什么不如那個人好,我為什么掙的錢不如那個人多,這樣的心態可能會導致自己越來越浮躁,也不會讓自己覺得幸福。——李彥宏
18. 在決定人的健康程度因素中,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只占15%和17%,醫療條件占8%,而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占了60%。人體健康有五大基石,分別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心理平衡最為重要。養生第一要義就是心理平衡,這是最重要也最難做到的一點。人們往往被憂慮、懼怕、貪求、怯懦、嫉妒和憎恨等不良情緒困擾。科學研究顯示,情緒低落時人體的抗癌功能會衰退20%以上。——鐘南山
19. 要做到心理平衡,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標,并執著地去追求。調查顯示,有明確生活目標的人的長壽幾率相對要高。但這個目標不能太苛求,以至于以犧牲自己的健康為代價。——鐘南山
20. 我凡事必有充分的預備然后才去做。一向以來,做生意處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天文臺說天氣很好,但我經常問我自己,如5分鐘后公布有臺風,我會怎樣,在香港做生意,亦要保持這種心理預備。——李嘉誠
21. 行走:這是我的心理治療。——朱德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