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電商新世紀:創新全產業鏈style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雙11”大戰奪目,而由電商造就的全產業生態圈也引來了關注。好耶、億動廣告、MediaV等一系列專門替電商做廣告的廣告營銷公司的異軍突起;愛購、9518等比價網橫空出世;而諸如視覺設計、攝影、物流、引流等等圍繞電商衍生的專業服務更是數之不盡。
從備貨、營銷到售后、物流,一次“雙11”就是一次電商資源的極大整合過程,在這場促銷中,優質的供應商服務商被篩選出來進入下一輪游戲,表現不佳的企業則將迅速“墜落”,服務能力不足的下游企業也同樣將面對客戶流失的問題。
根據電子商務產業的“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電商總交易額將達到18萬億元,網購交易額達到3萬億元,由網上交易衍伸的全產業鏈也達到了15億元,可以預見,未來電商帶動下的全產業鏈將會以繼續高速增長,而全產業鏈的發展也將反過來加速電商破繭。
全產業鏈的概念和背景
全產業鏈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從產業鏈源頭做起,經過生產與采購、貿易及物流、產品信息傳播、客戶問題解決方案、用戶體驗、售后服務及跟蹤等每一個環節,除了實現源頭產品流通過程的可追溯以外,還形成售前、售后、上中下游環節聯動的全過程。
按照郎咸平的說法,可以把全產業鏈的主要環節簡單歸納為“6+1”個,產業鏈中最賺錢、利潤最高的環節是“6”,即產品設計、倉儲運輸、原料采購、訂單處理、分銷經營、和終端零售;而“1”,即生產制造,前“6”個都是圍繞這個“1”來服務和發展的。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產業鏈,企業只有高效地整合所屬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才能在這個行業獲得高額回報,同時在市場適和消費者上取得主導地位。作為新事物的電商,要找到未來發展的制高點,自然也規避不了對全產業鏈整合的摸索。
電商的全產業鏈style
在國內電商模式還未成熟、競爭異常慘烈的情況下,即使是由傳統類企業發展起來的垂直電商,也可以有多元的經營模式。
例如由傳統企業起家的非標準品IC元器件電商科通芯城,上線一年來,發展迅速,第四季度銷售額已過億;蘇寧在占據了線下大家電龍頭企業地位后又進軍家電電商,現在已成為京東最大的威脅;凡客在電商基礎上進軍快遞自建如風達,既滿足了自己對物流的需求又另辟了盈利蹊徑;現在二手房交易,有85%的用戶是先去瀏覽網站,然后再真正去看房子、買房子;傳統企業大規模進入電子商務市場已經是大勢所趨, 3、4年前,義烏的小企業、小商業實體店在淘寶網上開店的只有30%左右,如今這一比例高達85%。這些都是從線上拓展到線下體驗,線下進軍線上,看似只是簡單的O2O融合,但實際上都是一種電商的全產業鏈整合創新。
全產業鏈整合經營讓電商脫離了傳統收入的范疇,越來越不像傳統意義上的電商,但也許正是這種不按常規出牌的整合型電商才能適應新世紀、新形勢下電商發展的需要。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對模式優化、上下游產業鏈優化、附加值提煉、產品營銷方法革新等關鍵環節的有效管控,實現科通芯城在電商運營過程中的全產業鏈貫通,科通芯城執行副總裁朱繼志把這種不走尋常路的發展方式稱為“革自己的命”。
以朱繼志的話說:“中國逐漸成為全球電子制造業中心,而未來的IC元器件市場會更多地向線上轉移,如果科通集團還只滿足于做線下最大的分銷商,而不思改革的話,未來就會由別人來革你的命。線上是一個更高效的信息流通和輸出渠道,各種互聯網營銷方式也是顛覆性的,利用好這個平臺和模式,科通芯城不但能更高效、低成本地整合全產業鏈資源,也能同時為全產業鏈貢獻更多價值。”
很多傳統企業僅僅把電商平臺作為清庫存、走銷量的渠道,而有些電商為了增加的規模增長不惜虧本大打“價格戰”,榨干了下游供應商,這種只有一個“出口”,沒有閉環的發展模式注定不可持續,甚至稱不上是全產業鏈整合。高效的全產業鏈整合必然是閉環的,扎扎實實地提升服務和產品質量,并能讓供貨商、客戶、服務商和企業自身形成一條共贏的、相互促進的產業鏈條。
電子商務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和探索。從交易量來看,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在社會零售交易中的比例還比較低,網絡零售僅僅占到社會零售交易量的4%;傳統產業與電子商務的融合目前還局限在采購和銷售上,而像科通芯城這樣從單純的電子商務走向協同、全產業鏈電子商務,能為客戶提供全流程供應鏈服務的公司還很少;電子商務的市場環境還需要規范,企業應更注重自身價值建設和客戶口碑維護。(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