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發展瓶頸下,中小鞋企的生存之道

【中國鞋網-】2012對于制造業來說無疑是舉步艱辛的一年,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1至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6785億元,同比下降2.7%,7月當月實現利潤3668億元,同比下降5.4%。而據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將有15%的美國企業從中國回流到美國本土,坊間傳聞作為第一波撤離中國制造市場的大品牌阿迪達斯將與其中國300家代工廠終止合作,這樣的動作固然引起代工企業的恐慌,其中波及最大的無外乎鞋服行業。有業內人士感嘆“今年鞋服產業勢必要進入冰川時代”。
外企紛紛撤回“老窩”,本土品牌卻并沒有迎來太好的發展機遇,“倒閉”、“滯銷”、“庫存”、“退市”、“燒錢”等關鍵字躍然產經媒體,成為出現頻率最多的詞匯。本土龍頭企業不堪重負欲尋新發展,卻找不到出口,發展前景堪憂。過去的輝煌已無法復制,大企業尤是步履艱難,那么處于正在發展中和剛剛起步的中小又將何去何從?
創新=保命
中小鞋企規模雖不大,但數量眾多,每走一步都舉步維艱,長期的優勢使得鞋服市場出現壟斷企業,如運動品牌、戶外品牌、男鞋和...各領域中似乎都有獨霸天下的主兒,這些企業的壟斷手法也不分伯仲,堪稱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對手,鞋服原本是剛性消費需求,市場前景理應遼闊,然而近年鞋服市場魚龍混雜,林林總總的問題相繼浮現,尤其今年,本土中小鞋企正面臨一個共同的瓶頸——創新突破受阻,非理智的價格則成為企業發展看似必然的途徑。2011年有文章指出:國內部分鞋企在遭遇經營困境時,不是想著如何尋求更合適的商業模式,而是繞道走,選擇橫向發展,這已經成為了中小鞋企長期以來形成的詬病,這無疑是在自我放逐。
對于中小鞋企自身來講,現實的困境就是研發設計,能夠支撐它的一定是強大的技術與相對豐厚的資金,如若缺一,尋求研發和設計的創新便是難題,所以中小品牌選擇植入和模仿,以其作為一種過渡,但這種過渡的前提是:短期而非長遠發展的道路。“你無須為發明不是圓的車輪而傷腦筋”模仿、植入品牌是為了啟發我們遵循合乎規律的進行產品的深加工,而不是去利用這個品牌為自己賺暫時的利潤,但是想要獲得長足的發展或許該學習安踏——將運動與時尚聯姻,模仿也依然如此。取其精華然后運用企業生存法則,看清楚市場定位,將產品保質保量完成,將目光放開拓展更多營銷路線,品牌最終目的就是讓消費者滿意,在其心中形成良好的品牌認識,盡量把產品做到精準把服務滲透在每一個環節。
傳統鞋企所面臨轉型的同時電子商務正蓬勃發展,網絡自制品牌為中小鞋企的成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新的問題隨之暴露,市場上眾多品牌的新品無論是款式或風格還是質量與做工都存在太多雷同,“跟風”效應讓消費者記住了產品卻沒有記住品牌,即便寥寥無幾依賴產品研發特色的品牌,也同樣因為目光只局限在研發設計上創新,依舊不能打動消費者,從而在生存舞臺上銷聲匿跡。行業人士孫先生表示,創新是要在產品設計特色、產品質量、營銷渠道、市場開發等綜合作用下才能保障企業“活下來”。
中小鞋企被戲稱為窮人,大品牌則是富人,窮人永遠只會看著富人富,卻不去想富人如何富,想要偷奸取巧地富裕起來是不可行的,即便一朝成功但最終還是會失敗,就像“中國制造”終于在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之后丟掉了譽滿全球的王冠。
組團迎新生
在去年電商抱團打響平臺戰之后,鞋企也應用了同樣的模式——“抱團取暖”。溫州眾多中小鞋企借此得到民營資本的支持,繼而走向新發展道路。
據央行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去年我國民間借貸市場開始抬頭時,資金存量就已超2.4萬億元,占當時借貸市場比重的5%以上。近兩年來,民間借貸存量資金增長超過28%。
更多中小鞋企需要外部資金支持,由于以往的政策規定,中小企業想要獲取資金支持必定要走銀行的綠色通道,但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銀行開始謹慎投資,對于中小型鞋企來說,資金是一切發展的基石,在苦尋投資未果后,溫州中小鞋企展開了聯盟,十幾家企業進行有效整合,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資金調配,這一做法的出爐不僅提高生產能力和工作效率,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聯盟一出便引發民間資本的關注,隨之而來的是某實業集團為其注入了大手筆資金,溫州的民間資本歷來雄厚,鞋企這樣大張旗鼓的抱團規范化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為民間資本有的放矢。中小企業自身的企業轉型、競爭力的提升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是資金,有了這樣的注資進來,溫州鞋企或許會有不一樣的大作為,抱團可謂一石二鳥。
行業分析
大企業壟斷市場實際上是妨礙了中國制鞋企業的公平競爭,拉高了整個社會成本,降低了投資效率,挫傷了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金融機構對大型鞋企青睞有加,對中小鞋企白眼相向;大型鞋企盤踞在高端市場,中小鞋企只好蜷縮在低端市場。什么樣的方式可以令中小鞋企免受倒閉或被吞并。就此,有專家給出具體解決建議:其一,重組并購,提高生產配套能力。一般而言,混合并購體現了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橫向并購體現了企業規模化的經營戰略,縱向并購則屬于企業實施集約化經營戰略的手段。在當下大魚吃小魚的競爭時代,中小型鞋企重組并購似乎勢在必行。其次,開源節流,渠道資源有效整合。在渠道開拓上要做到開源節流,必須要建立有效的營銷成本核算制度、科學的渠道推進制度,在資源整合上尋求更健康的市場通道;其次,從渠道的縱深化入手,根據產品定位,鎖定目標對象,分區域、分類別的進行微觀市場細分和定位。利用電視購物、網絡購物、目錄銷售等眾多渠道,推進幾何立體式布局,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做好“落地承接,精耕細作”;第三,剝離家族化管理,打造狼性團隊。企業規章制度要分明,做到人到心到、崗到人到。 在團隊建設上,也要獨到一面。首先要選擇合適、有用的人。最好選擇具有狼特質的人:勇敢、機靈睿智、執著冷靜、果斷、執行力強,講究團隊協作,具備良好的職業操守。其次要通過不間斷的專業培訓,激化、強化員工,盡量讓“狼性”能量釋放出來;最后,整合資金外援,解決企業經營困境。
當我們想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時,首先應該審視自己當前的本業是否足夠的牢靠。對于中小鞋企而言,需要的不是投機性的多元化,專注本業需要企業有更強大的行業抗壓能力。這種強大地抗壓能力就是一個鞋企所應具備的創新潛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中小鞋企做大做強的根本,有了可靠的產品為基礎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有投資于企業管理的信心,最終走出瓶頸。(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