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霞:“雙十一”催生電商“預售模式”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雙十一”熱鬧之后,晉江電商需要更多的“冷”思考。日前有消息稱,天貓商城或將取消“雙十一”節日,明年有可能改為電商“預售模式”:客戶先下單,以統計訂單量,從而統一生產。191億元就此可能成為“絕唱”。
與此同時,此次“雙十一”中,晉江電商圈內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大品牌銷售紀錄不斷沖高,但一些想分一杯羹的中小電商卻相對落寞,中小電商們該怎么擺脫這種尷尬?電商企業發展是否會因為“雙十一”這樣過度消費而在后面幾個月出現“后繼乏力”現象?對于“雙十一”,電商行業內部又應該對“雙十一”做出哪些規范?
帶著上述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福建代表處副總代表宋秀霞。
電商界現“馬太效應”
記者:此次“雙十一”中,晉江電商圈內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大品牌銷售紀錄不斷沖高,但一些想分一杯羹的中小電商卻相對落寞。您是怎么看待這個現象?這種趨勢會否越來越明顯?中小電商們該怎么擺脫這種尷尬?
宋秀霞:目前電商界出現了“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是電商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現象。大電商入行早,品牌知名度高,庫存管理成熟,供應鏈豐富,物流基礎好,在消費者中累積了良好的信用。而中小電商起步晚,資金力量薄弱,宣傳推廣難,想擠入競爭激烈的電商領域還需要量力而行。
現在很多人在進入電商行業之前,只聽說做這行能賺錢,既能收提成,又能收服務費,簡直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但大多數人都沒想清楚一個問題:我自己的定位在哪?換句話說就是,我要賺哪一部分錢?商品定位清晰是中小電商立足的關鍵。與大電商在同類產品上打價格戰,是毫無意義的,中小電商只有打出特色牌,建立自有品牌,推出特色商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沖出重圍。
另外,部分想接觸電商的傳統企業在經驗和技術上相對不足,在涉水電商業之前,也可以與某些電子商務代運營商合作,以此作為戰略“跳板”,積累電商經驗,從而擁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完成二次轉型。
“雙十一”催生電商“預售模式”
記者:現在有傳聞,“雙十一”大促明年或將取消,191億元神話可能成為絕唱。您是怎么看待這個現象的?
宋秀霞:11月原本就是消費旺季,消費者在這個季節會有很多剛性的購買需求。不論取不取消“雙十一”大促,大家始終都在消費,也都會有商家打折。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競爭,有競爭的話商家自然會想方設法做促銷,即便取消了“雙十一”,也會有其他形式的促銷活動產生。無論下一個大促是什么形式,我們都提倡商家講求誠信,消費者理性消費。
記者:“雙十一”這樣的大促日對于泉州電子商務發展的利弊該如何權衡?電商企業是否會因為“雙十一”這樣過度消費而在后面幾個月出現“后繼乏力”現象?
宋秀霞:這樣的大促活動是將銷售變相壓縮到一天,對電商的供應鏈是一個巨大考驗。銷量短期的暴增,產生了爆倉,從下單到物流再到售后的各個環節難免出現糾紛,甚至會出現供應鏈跟不上的尷尬,對消費者和商家都是不利的。再者,大量傳統品牌集中在這一天的清倉行為,使一些優質淘品牌快速邊緣化,大部分促銷甩賣都是以尾貨為主,用戶在貪便宜心態的作用下缺乏理性的消費,買回來的東西往往質量良莠不齊,一方面是在透支消費者的信任,一方面也不利于電商的長遠發展。當然,這種大促活動也催生了很多新的方法和模式,比如出現了一種“預售模式”,先有訂單,再有生產,形成了C2B的雛形,一定程度上為電商的發展做了新的探索和嘗試,注入了新的活力。
泉州創建
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
記者:對于“雙十一”這種全民參與的活動,電商行業內部應該對“雙十一”做出哪些規范?
宋秀霞:首先,要加大網絡交易的監管力度。消費者在網絡購物維權過程中面臨“維權投訴難、網商定位難、電子取證難”三道難題,其根源在于網絡交易監管技術手段落后。加強電子商務監管力度,較為緊迫的是對商家促銷、交易行為的規范與監督,以及消費者維權平臺的建立。同時,電商平臺要設置合理的市場準入標準、加大違規懲罰力度,這也是實施監管、規范電商企業行為的有效手段。
其次,電商界亟需建立健全的信用體系,讓誠信成為電商企業立足和發展的重要基礎。電商行業的巨頭們應該從整個產業的健康、長遠發展考慮,不僅要追求一串串漂亮的銷售數字,更應該樹立起一種行業責任,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客戶體驗和健康的消費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幾年努力,泉州已在全國電子商務發達城市中占據一席之地。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作為網商賣家的重要貨源地,泉州電子商務產業鏈卻不長,產業規模小、分布散,既難以形成群集效應,也造成了運營成本高的現實。目前,泉州市正在積極研究制訂相關扶持政策,并將啟動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泉州電子商務跨越發展。(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