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公司在華搞“雙重標準”或引火自焚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NIKE是全球著名的體育用品品牌,在中國頗受消費者青睞,卻因質量、雙重標準、無視中國消費者等問題引火上身。
事件
耐克被曝光問題數不勝數
公司因搞"雙重標準"區分對待中國和國外消費者,而招致北京工商部門的一張487萬元的罰單。這是耐克在中國受到的第一張罰單。同款耐克籃球鞋,在國外銷售為雙氣墊,售價約800元人民幣,到了中國消費者手里就"縮水"成了單氣墊,價格也飆升至1300元。
消費者張先生投訴,在市中區體育中心店的耐克體育用品專賣店,花費700多元購買了一雙男士黑色板鞋。3個月左右鞋皮開裂,鞋周圍也都開膠,但因工作太忙一直沒時間去找店面,后空閑時找到專賣店,工作人員稱已過保修期,說可以到質檢部門做鑒定,張先生嫌麻煩就把這事放一邊了。后來又在耐克體育用品專賣店購買了一雙帶氣墊的慢跑鞋,沒穿幾次發現開了個小口,張先生很是氣憤,找到商家要求退貨,商家稱可以修不能退。
不光消費者投訴,9月底,在上海質監部門對紡織面料鞋的監督抽查中,一款型號為434173-500的耐克女子運動文化鞋登上黑榜,主要質量問題為外底厚度不合格。廣州工商近期也公布了一批皮具產品質量抽查結果。其中,耐克"勝利女神挎包"經檢測摩擦色牢度不合格,通常是因生產廠家對產品染色工藝要求不嚴,或者使用了劣質染料的皮革作為原材料引起。去年8月,上海市工商局(微博)公布的不合格鞋類產品中,耐克也榜上有名。一款型號為443861-501的女子跑步鞋被檢測出幫底剝離強度不合格,消費者穿著后容易開膠。
連續幾年被曝的問題竟然雷同,不得不懷疑耐克對待中國消費者的態度。頻頻而發的"耐克質量門"及"雙重標準",深深傷害了中國消費者的感情。
走訪
門店相對近幾年冷清
從耐克官方了解到,涉嫌"雙重標準"籃球的產品型號為"NIKEZOOMHYPERDUNK2011"。耐克官網顯示,其在美國的售價為125美元(約800元人民幣),但在中國的售價為1299元。昨日上午,筆者走訪了位于我市中心幾家耐克專賣店,都沒有發現該款產品。難道是事件發生后不敢賣了?但筆者發現,耐克門店消費者比起近幾年來冷清去多,寥寥的幾個顧客進去看看,真正買的顧客并不多。
耐克公司的"雙重標準"似乎并不僅僅存在上述鞋上,有報道稱一款耐克AIRMAXHYPERPOSITE男子籃球鞋,其在國內的售價為人民幣約1800元,而同款產品在美國僅售不足200美元,約合人民幣1100多元,兩者相差了近600元。耐克的同款產品在國內的售價幾乎高出了美國售價這么多。
議論
消費者希望相關部門嚴查嚴懲
得知耐克搞"雙重標準"的消息,消費者也非常氣憤。
一位帶著孩子挑選運動鞋的徐媽媽表示,本身耐克這個品牌價格就很貴,但是孩子喜歡買了幾次,起初認為是孩子淘氣,沒穿多久的鞋就壞了,后來看了好多耐克質量報告,才發現原來是它這個品牌質量不過關,并表示以后不再購買。
一位陳大媽也表示,雖然追求利潤是公司主導思想,但也不能違背價值規律,損害中國消費者的利益,誰還會買這種道德不良企業的產品?它們就是瞄準了中國這個大市場,被罰是早晚的,希望出臺更嚴厲的懲治方案。
對于此事,北京市工商局重罰耐克公司,這是對耐克公司的教訓,在我國搞"雙重標準"的外來企業并非少數,也為其敲響了警鐘,不反省問題恐怕建立起來的好形象很快就會毀于一旦。
探討
耐克公司為什么在中國銷售時就搞"雙重標準"呢?
"雙重標準"的原因何在?專家稱國內外的差價涉及中外不同的稅制、銷售成本等原因,但不排除有外國品牌把中國消費者當冤大頭的因素。而真正讓公眾憤怒的是,一些外來品牌在商品質量、售后服務、產品召回方面,對中國消費者或許搞"歧視性"手段。
很多公司的生產加工工廠都分布在中國大陸,而中國消費者卻不得不比美國消費者多花大半價格購買產自國內的產品,這是中國消費者表示無法接受和氣憤的問題。
北大評論專員認為,外企業在華搞雙重標準,可能是對中國消費者的歧視,也是對中國法律的忽視。耐克這樣深入中國市場多年的企業,曾深受中國消費者熱愛,卻沒想到對本土和中國市場執行"雙重標準",其實這樣的洋品牌"一抓一大把",涉及價格、質量,服務質量,檢查標準等。一些國際品牌在我國市場搞"雙重標準",這就需要我國的監管體制和國家標準嚴格執行。
評論
專家就耐克問題做出分析和建議
針對跨國品牌這種"內外有別"的做法,盡管中國市場對跨國公司極其重要,但他們卻不重視中國,因此,一定要立相關法、加強執法監管和監督等方法,杜絕例如"雙重標準"事件的發生。
北大學教授孟廣平表示,此次事件對于消費者對耐克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誠度無可厚非產生了巨大影響影響,關于商品定價教授表示,一般有三種機制,一種是市場定價,即通過供需雙方的互相選擇,確定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錢,還有政府指導價和政府直接定價。后兩種方式通常用于比較重要的、對人民正常生活影響較大的商品。
教授孟廣平還稱,不只是耐克被爆,很多洋品牌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在本國賣一個價,到了中國就賣另一個價;在本國是一個行業標準,到了中國又是另一套標準,在本國是一個服務標準,到中國又變了。而且,這些執行雙重標準的洋品牌涵蓋了很多行業,例如,生活日用品、電子產品、食品、汽車等多個領域。比如,蘋果在華維修條款與歐美國家存在明顯差異等。
對于此現象,怎么辦?總不能買的時候我們劃開看看吧?光罰點錢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能作為警戒,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美國,可能企業要被罰的更多,幾千萬美元,甚至有人坐牢,開除等。但在中國,人性化,違法成本太低。
據媒體分析報道,洋品牌搞雙重標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以GDP為指標的考核系統下,一些地方相關部門降低與大公司的談判標準,給予投資方超出常規的優惠條件,甚至為觸犯法律的公司處理善后,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留住納稅大戶。耐克氣墊鞋屬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欺詐行為,購買該鞋的消費者可以通過訴訟獲得雙倍賠償。
并指出"雙重標準"的背后,其實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在法律上存在雙重標準,相比國外,在中國違法成本太低。要讓中國消費者享受平等服務,必須將中國消保制度提升到國際水準上。同時,提升國內的產品、服務標準,意味著所有國內的企業都要適用統一的高標準,也是勢在必行的。
孟廣平教授建議,無論是國外企業還是國內企業,只要違法違規就要依法懲戒。要根本杜絕"雙重標準",除了國家立法、行政執法,還需要有民間維權組織、公益訴訟制度。此外,希望職能部門對于民間的集體維權和消費者的投訴予以支持,司法部門也需在實踐中支持消費者的正當訴求,真正把沒道德沒良心的商家打擊到底,才能讓他們不再在中國搞"雙重標準"。同時完善監管制度、健全法制,完善市場監管制度和法律法規建設,以完備和嚴苛的制度和解決方案來提高企業違法成本,修訂相關行業的國家標準修訂,防止因為存在標準不同而給部分不良企業機會可尋。(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