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天量銷售引發的商業猜想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隨著包裹一件件抵達目的地,轟轟烈烈的電商“雙11”終成歷史。在上個星期,191億這個數字不斷刺激著人們的大腦,“雙11”對天貓、對阿里巴巴、對中國電商格局、對零售模式的沖擊成為業界的熱議話題。但當我們在硝煙退去后,平靜地回顧10天前那個瘋狂的日子,還有不少事需要反思。
猜想之:傳統渠道如何絕地反擊
在電商依靠“雙11”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目光的同時,傳統零售渠道也沒有坐以待斃。
本月16日,銀泰百貨武林店店慶日的銷售額達到1.112億元,同比去年上升35.4%。當天,20余萬人涌入該店。18日,翠微百貨15周年慶結束,創下了5.43億元的營業紀錄。本周末,新世界百貨店慶即將舉辦,60小時不打烊的活動將再次開啟。在電商“雙11”的同時,百貨店也紛紛用自己的營銷手段吸引著顧客。
與此同時,看到電商爆發出的巨大能量,傳統渠道商也紛紛迎合大勢,在網絡上建立自己的陣地。截至目前,銀泰百貨、春天百貨、百盛集團、新世界百貨等紛紛建立了自有電商平臺,北京百貨龍頭企業王府井百貨的電商平臺也將于今年圣誕節期間面世。
相較于電商,百貨企業的品牌資源、供應鏈體系和會員用戶構成的優勢是傳統渠道絕地反擊的最大本錢。
猜想之:零售模式逐步打破常規
雖然“C2B”這種模式已經被阿里高呼許久,但真正在實戰中運用并被業界熟知,還要歸功于這次“雙11”。在“雙11”之前,天貓原創女裝品牌茵曼開始嘗試“預售制”,即提前向消費者展示了300余個款式的“雙11”活動服裝,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反應,最終篩選出180個款式進行生產,用于“雙11”銷售。這種以消費者需求驅動的供銷模式,被定義為“C2B”。茵曼品牌總經理方建華認為,預售改變了傳統零售中存在的供需不匹配問題,以消費者的喜好取代代理商的眼光,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商家就可以避免盲目生產,節省成本。
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將C2B定義為電商未來的商業模式。據記者了解,在接下來的淘寶“雙12”促銷中,C2B將在“小而美”的網商身上發揮比“雙11”更大的能量。在不少業內人士眼中,C2B時代正在到來。
但同時也有人認為,C2B雖然不是神話,但也不會成為全行業、全產業鏈都會接受的趨勢。“像服裝、家居等商品,比較適合C2B這種模式,但還有一些商品不適合,比如美妝品、3C家電、食品飲料等等。”一位天貓品牌商如是說。此外,在傳統品牌商看來,C2B在短時間內仍不會波及傳統渠道。這一方面由于傳統渠道與廣大潛在消費者的互動性低于網商,另一方面大多數入駐百貨店、購物中心的連鎖品牌商規模遠大于網絡品牌,與后者相比,傳統品牌更追求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
猜想之:各地消費趨向平等
在“雙11”后的論壇上,天貓副總裁王煜磊提出,從社會需求方面看來,電子商務模式激發了中國消費者平等消費的需求。天貓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此次“雙11”促銷中,三四線城市異常活躍,南通等城市單日交易額均超過1.2億元。中西部區域和農村的網購異軍突起,在甘肅、新疆、山西、青海省表現得尤其明顯。與大中型城市相比,地處偏僻的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其網購熱情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期和認知。
王煜磊提到,三四線城市居民雖然也有消費力,但由于優質的傳統零售品牌在這些城市布局很少,讓他們無法買到或者以與一線城市同樣的價格買到商品。不少傳統零售渠道商坦言這樣的情況十分普遍,渠道商也并非看不到消費者的需求,而是與大中型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內的百貨店盈利“實在困難”。
一位國資百貨負責人提到,由于品牌多采用地區代理制,總部位于北京的百貨店如想在烏魯木齊開出一家門店,其門店內入駐的品牌就必須由當地代理商經手。但由于該代理商有可能是二級、三級甚至四級代理,商品的價格就會被層層盤剝。“因此,不少三四線城市門店的毛利率水平還不到北京的一半,這也是為什么雖然三四線城市購買力足夠,卻少有優質品牌入駐的原因。”該人士表示。
但與傳統渠道的“代理制”不同,電子商務作為一個全國性的平臺,可以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能以相同價格買到一樣的商品。即使路途遙遠,消費者購買代價的差異也僅是幾元郵費而已。
猜想之:物流超負荷運轉何時休
雖然從各個角度,“雙11”對社會的推動巨大,但其“造節”模式還是引發眾多非議。不少人認為,將原本應持續一周甚至一個月的銷售量向一天集中,讓本身平穩運轉的產業鏈人為地出現了峰谷,造成全社會在某一時刻的超負荷運轉。
“雙11”促銷活動剛剛開始,就普遍出現了無法下單或者支付失敗的情況。支付寶相關負責人也證實由于消費者數量巨大,天貓和支付寶方面都出現了部分消費者排隊等待的情況,各家網銀也或多或少地出現“卡殼”。有業內人士笑稱,“付款不成功將從根本上解決之后快件的爆倉問題”。
但隨著付款排隊現象在一小時內解決,上述笑談并未成真。一車又一車接連送達的快件,讓不少快遞公司的分揀中心“除了老弱病殘孕之外,其余全都下一線幫忙進行分撥”。一位剛從分揀中心加班下來的民營快遞企業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按照規定應是8小時三班倒,但一忙起來十幾個小時也是常事”。上述負責人表示,“雙11”當天的快遞加上返場促銷和仍需照常派送的商用、民營快件,將讓“爆倉”的陰影持續籠罩快遞業至少半個月的時間。
一位民營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雙11”期間,其所在的快遞公司總共有2000余萬快件需要配送,按照快遞員日配送100件計算,也需要20萬人次進行配送,但目前全國各地分撥中心、辦公室補充到一線的工作人員也僅有10萬人,即便省去所有的運輸過程,也需要所有配送員不眠不休兩天才能完成。(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跨國公司憑什么搞"雙重標準" ?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