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沖擊的不只是傳統商業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11月11日,由天貓、淘寶、聚劃算聯合發起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啟動,截至11日24點,購物狂歡節交易總額已經達191億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說,電商就像猛獅正在“逐漸吃掉傳統商業這只綿羊”。但此次“雙十一”沖擊的并不僅僅是傳統商業,其對物流業、電子支付業和電商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雙十一”購物節,淘寶狂攬191億元讓人們再次見識了中國潛在的消費力。淘寶一天的銷售額比北京65家重點百貨企業上半年銷售額的一半還多,今年上半年,北京市65家重點百貨企業商品銷售額為368.1億元。但是,電商這種銷售渠道離不開傳統商業,傳統商業就像是電商的“樣品館”,但當傳統商業通過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商品價格,“樣品館”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因此,電商與傳統商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上的產品價格也將更趨合理。
今年以來,京東商城、淘寶、國美和蘇寧等電商“摩擦”不斷,此次“雙十一”購物節爆發的能量讓大家瞠目結舌,原來還在觀望的各路資本將會迅速進入電商這個行業,未來電商市場將會“風云”不斷。
網購離不開電子支付業和物流業的支持,“雙十一”購物節對于這兩個行業的沖擊也更大。在11日凌晨,支付寶和各大銀行網銀系統就遭遇了網購“洪峰”的沖擊,盡管各方早有準備,但始料未及的巨大數據流還是讓支付寶和銀行措手不及,1分鐘支付寶成功交易19.2萬筆。在巨大數據流沖擊下,各種支付工具的差別就顯現出來了,建設銀行網銀就曾一度中斷服務,而工商銀行和招商銀行網銀速度還不錯,在“秒殺”當道的網購時代,如果電子支付不能跟上這種速度,那么就將在這場速度之爭中敗下陣去。
在“雙十一”購物節之后,各個快遞公司可謂痛并快樂著,快樂是業務量劇增,痛則是劇增的業務量需要時間來消化。在客戶體驗度不斷攀升的今天,消費者對于快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快遞公司之間也開始拉開距離。《北京晨報》就一篇《誰是快遞第一單?“雙11”后網友給快遞速度排座次》,從中可以看出,消費者對于目前快遞公司的認可。未來快遞將會出現分化,如果快遞公司再不提高管理,那么將來會被踢出局。
“雙十一”購物節對于中國的諸多產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這些產業的企業也將因電商興盛而劃分座位,但一切剛剛開始,現在變革還不晚。(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聚焦廣東制鞋業未來整體發展新趨勢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