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彪馬區域店鋪銷售業績剖析
【中國鞋網-品牌觀察】盡管本季度彪馬成績不佳,但記者留意到,2012年彪馬的表現卻可圈可點。而對于今年的尷尬業績,彪馬集團的CEOFranzKoch曾表示,“我們已經在采取措施,以確保收益的穩定及增長。目前,我們正在調整經營模式,以減少運營復雜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集團整改的重要檔口,在彪馬品牌任職22年,幫助品牌在去年創造了30億歐元銷售額的JochenZeitz上個月宣布將辭去品牌董事會主席的職位。而彪馬的整改重擔由此落到集團新任命的主席Jean FranciscoPalus肩上。
對于具體的整改方案,彪馬方面表示將開始優化零售商系統,關閉成熟市場中80家盈利狀況不佳的店鋪,并選擇性的在新興市場中適當增加具備盈利潛力店鋪的數量。
據了解,到2013年12月,預計彪馬的全球店面數量將由目前的590家縮減至540家。同時,公司還在削減影響盈利的生產線,計劃至2015年底縮減三成左右。
對此,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彪馬的這一系列改革是順應市場的明智之舉。一方面,關閉了一些成熟市場盈利不佳的店鋪可以節約成本,最大限度降低企業虧損;另一方面,在新興市場中適當增加具備盈利性店鋪的數量,可以為其帶來新的利潤來源。
體育用品行業困境
事實上,成績單不太好看的企業不止彪馬一家。最近兩年,耐克、李寧、匹克等國內外知名體育品牌受困于全球嚴峻的經濟形勢、成本上漲、庫存增加等諸多不利因素,不斷傳出業績下滑的壞消息。
今年6月中旬,曾經的內地體育用品行業老大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發出業績預警稱,全年訂單額出現較大跌幅,預計今年上半年及全年盈利將大幅下跌。
隨后匹克體育也發布盈利預警,稱截至今年6月底止6個月及截至12月底止年度綜合凈利潤,同比均會顯著減少,主要是今年業內廣泛的庫存調整及疲弱的經濟狀況,對集團體育用品需求產生負面影響。
不僅國內體育用品商遭遇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國際一線品牌的日子同樣不好過。
全球最大運動產品生產商耐克日前發布的2013財年第一財季財報顯示,在截至8月31日的這一財季,由于營業間接成本增長,其利潤同比下滑12%至5.67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耐克第一財季來自中國的訂單下降5%,與去年同期27%的增長相比,降幅非常明顯。
對此,中投顧問研究員朱慶驊表示,耐克和阿迪達斯是國內消費者最熱衷的兩個體育品牌,阿迪達斯在體育用品蕭條的大環境中能保持業績有所增長,耐克則出現小幅下滑。安踏、李寧等內資運動品牌定位于中低端,市場空間較大,目前受高存貨影響,情況不容樂觀。
“由于我國宏觀經濟沒有出現明顯轉折點,消費者的購買力水平尚未得到大幅提升,當前中國體育用品市場依舊在谷底徘徊,增長速度十分緩慢。去庫存成了目前體育用品市場的頭等要事,各大體育用品品牌已紛紛采取相關措施應對,但效果并不突出。”朱慶驊解釋道。(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