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焦點:電子商務是否會“吃掉”實體店?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雙十一”當天,電商用不斷刷新的銷售額締造了一場網絡狂歡,與此同時,“實體店消亡論”的觀點引發廣泛關注。電子商務風生水起,實體店出路何在?傳統的銷售方式,還能受到市場認可么?記者近日采訪多位“80后”網購達人,很多人明確表示,網購只是一種方便、經濟的購物方式,但更放心的仍是實體商店。不少商家也表示,盡管這幾年年網購模式給實體店帶來沖擊,但實體店依然存在自身優勢,短期內不可能被替代。
現場目擊:實體店對“雙十一”促銷不感冒
“雙十一”期間,電商的“價格促銷戰”可謂如火如荼,實體店有何應對之道?昨天下午,記者走訪大寧商業中心部分商家發現,大部分店家對“光棍節”并不感冒,現場不少商家正在進行歲末促銷,但也僅是常規的換季打折。一服裝店工作人員說:“雙十一并不是正規的節日,商店沒有形成打折的習慣。”
有著20多個品牌的某賣場內,到處充斥著“滿199減80元”的促銷標語。賣場負責人解釋,該活動只是賣場例行的節日促銷,與電商價格戰并無關系。該負責人坦言,實體店受制于稅收、店門費用等方面的支出,與網店打價格戰無異于“找死”。“我們不會在價格上與網店比。”
80后網購達人:最放心的還是實體店
對于網購達人來說,實體店還有存在的價值么?多位80后網購達人表示,對他們來說,價格便宜、收貨方便是選擇網購的主因,但最放心的購物方式,還是在實體店。
某高校大四學生小高是標準的網購達人,從化妝品到鞋一應日常用品,幾乎全部來自網店。2006年踏足網購界至今,她的網上購物消費額已達8萬元,近幾年每月網購都在2000元以上。盡管網上購物如此頻繁,高同學最喜歡的購物方式仍是在實體店。“我比較宅,不喜歡擠公交,才會想到在網上買東西。”高同學說,網上東西買來不適合、真假難辨等讓她很不放心,如果需要1000元以上的物品或者奢侈品,她仍會跑實體店。
對于那些只是偶爾網購的80后,則只有在電商大幅降價促銷的情況下,才會選擇網上購物。”網上假的東西太多,還是實體店讓人放心。”
商業人士:電商不可能吃掉實體店
“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經濟模式已經成長為獅子,將吃掉傳統商業生態系統。”這是阿里巴巴CEO馬云在“雙十一”期間放出的豪言。“雙十一”當天,電商正不斷刷新的銷售額似乎也在驗證著“獅羊論”。同時,一些國內的經濟學家也就雙“十一”的輝煌成績單提出觀點:“電子商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實體店家。”
對于這種甚囂塵上的“實體店消亡論”,一家賣場的負責人連呼“不可能。”這位負責人分析說,撇開實體店在體驗上的優勢不談,不同消費水平的人有不同的消費行為,不可能人人都喜歡看圖按鍵下單。目前網購的主要群體是80后的年輕人,對于不熟悉網絡但也要消費的中老年人來說,實體店仍是首選。
不過,這位商店負責人也坦言,網購的迅猛發展確實給實體店造成了不小沖擊,以他所在賣場為例,今年的客流量和盈利空間出現明顯萎縮。除此之外,網購也滋生了一群“試衣族”、“試鞋族”,這類人把賣場當成試衣間,只試不買,“我曾不止一次聽到過同事抱怨這樣的事情。”
此外,一些服裝品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實體店所售的衣服一般都是剛上市的新品,針對的是不追求價格的高端客戶,而網店所售的大多是清倉品、過季品和仿冒品,針對的對價格比較敏感的顧客。“我們的定位其實不一樣,影響并沒有那么大。”(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