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國內外雙重標準遭詬病分析
【中國鞋網-滾動快訊】同一種商品,在國內國外的售價卻是天壤之別,最近與此有關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耐克國內國外搞雙重標準被罰……這種定價差別,讓不少網友用最熱的“元芳體”調侃:元芳,你怎么看?
同一款耐克籃球鞋,在中國不僅價格比國外高出500多元,而且在國外銷售是雙氣墊,到國內卻變成了單氣墊。耐克體育公司為自己的“雙重標準”交了487萬元的罰款。這也是北京工商部門針對企業“雙重標準”開出的首張罰單。
實際上,記者注意到,不僅是耐克,此前一些洋品牌國內國外實施雙重標準、兩種價格的情況很普遍。
高端水依云礦泉水因為在國內外實行雙重標準,屢次登上國內質檢黑名單,不僅如此,其在國外售價也比在國內便宜許多。
一位自稱在美國生活十年的華人谷女士表示,哈根達斯在美國價格很便宜,也就兩三美元,美國人對哈根達斯幾乎不感冒,更別說當成品牌來推崇。而在中國,哈根達斯卻成了冰激凌中的“貴族”,這讓很多美國人也感到費解。
此外,還有味千拉面、吉野家快餐等“洋品牌”,它們在自己的老家也很“平民”,可轉戰中國后,不但恢復了活力,甚至變身為“貴族”。
“賣得貴,質量又不好,這不是在暗指我們傻嗎?”對于洋品牌的行為,昨天,記者隨機采訪了部分消費者。不少消費者認為,洋品牌的這種行為其實是歧視性定價,但究竟是誰慣壞了這些洋品牌呢?為什么洋品牌敢這樣做呢?
萬寶龍 (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陸曉明解密奢侈品牌的定價之道時曾提到,在中國市場,關稅最多占到奢侈品最后零售價的5%左右,品牌的定價策略決定了一切。
而針對洋品牌這種“內外有別”的做法,業內人士認為,盡管中國市場對跨國公司極其重要,但他們從心態上卻不重視中國。因為“仗著產品好”,感覺可以“有恃無恐”。
“這實際上是歧視性定價。”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宋向清認為,當下洋品牌在國內外實行兩種定價、雙重標準的行為,反映了國人的一種心理,那就是對洋品牌的饑渴癥和崇拜癥。
另外,這也說明我國國內高端同類品牌競爭不充分,如果能引進更多的同類品牌參與競爭,那么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
對于洋品牌的這種行為,說明洋品牌的商業道德缺失,相對于國外,國內的勞動成本要低得多,盡管關稅增加,但價格應該相對一致,或者說允許洋品牌在中國的價格適當高一些,但不能高得離譜。
宋向清建議,下一步政府應該加強對洋品牌在服務、定價等方面的監督、引導、管理。我們歡迎它們進入中國市場,但要遵循國際商業規則,不能隨意定價,損害中國消費者的利益。還要加強引進同類同檔次競爭品牌,加強宣傳,確保洋品牌價格回歸到理性競爭上來。(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