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客誠品回歸產品戰略 推出各種秋季新品
【中國鞋網-鞋業趨勢】為備戰秋冬新品服裝市場,ZARA、H&M、優衣庫這類外資快時尚品牌在今秋降價趨勢明顯。分析人士稱,電商的服裝產品已經對傳統品牌造成沖擊,“價格戰”范圍蔓延至電商品牌與傳統服裝品牌之間。
對于互聯網快時尚品牌凡客誠品,一場PK優衣庫的價格戰就在這種背景下點燃。而凡客推出的新品恰恰符合其回歸產品的戰略。
叫板大牌的主打產品
從2007年10月18日上線至今五年來,凡客依靠一系列充滿態度的廣告語,贏得高曝光率、高速乃至一度失控的擴張。2012年,凡客逐漸冷靜下來,并開始重視產品,回歸產品。
凡客上線之初的主打產品是正裝襯衫,到今年秋冬季從法蘭絨襯衫切入休閑市場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標。凡客誠品CEO陳年談及當初毫無經驗的創業團隊嘗試做襯衫的場景時,分外動情,“回想2007年,凡客誠品最初的幾個創業伙伴,苦苦思索的,就是如何能做好一件襯衫。我們渴望找到能把襯衫疊好的方法,渴望我們拍攝的襯衫照片如同中秋的明月般熠熠生輝。”
從一款小方領80件棉襯衫和一款領尖扣牛津紡襯衫,凡客開始了最初對PPG的模仿。在接下來幾年,凡客開始了多條產品線的拓展:2009年通過一款Bra-T的產品進入到女裝;嘗試做帆布鞋,向更年輕的人群靠攏;2010年開始嘗試小規模做VT,在2011年持續發力,聯袂120位設計師推1500款個圖案,與優衣庫的UT、美特斯·邦威的MT抗衡,形成“T恤大戰”。
業內人士認為,自從VT和帆布鞋兩條產品線開啟了時尚度,并真正具備快時尚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設計實力之后,凡客才從真正意義上成為服裝公司。
回歸服裝公司本質的凡客開始將目標盯準競爭對手的拳頭產品。法蘭絨一直是優衣庫秋冬的主打產品。而凡客與優衣庫實際上有著相同的生產線和供應商。于是,法蘭絨襯衫成為今秋凡客主推的新品,勢頭直逼優衣庫。在被普遍認為是電商淡季期的“十一”長假,還創下日均萬件的銷量,比去年增長260%,單品毛利率達到40%以上。
原因導向式產品管理
如何對產品進行KPI考核,陳年及其管理團隊,今年經歷了非常大的轉變,“從做凡客一直到去年年底,我關心的是銷售額、新用戶、老用戶重復購買。我今年關心的是:庫存周轉率、售罄率、毛利率、產品關聯度。對我來說,我關心的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從結果變成了原因。我去年是只關心結果,不關心原因。其實這些東西才是原因。”陳年表示。
對于什么是產品關聯度——這個關乎原因的維度,陳年如是介紹,“如果買這個東西的用戶,一次買十件,這說明他是我們忠實的粉絲。這樣的用戶有多少?這是我們持續關注的。而如果上來一個新品類,用戶買了它,卻根本不買T恤,也不買帆布鞋這類主力產品,這說明這條產品線肯定沒有戲了。”
在已經定下的今年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標下,庫存周轉率、售罄率、毛利率、產品關聯度這些考核指標對凡客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它們是前提,是判斷一個產品能做還是不能做的最主要的依據。”
在經歷了五年的發展后,凡客2012年開始注重產品運營的健康指標。凡客內部人士透露,有幾個產品線已經做到庫存周轉在30天到60天,還有事業部推出秋冬新款產品,售罄率達到了96%。
力所能及做產品
“如果把凡客的五年拆解來看,其成就只緣于正確的產品,沒有其他的。”陳年對凡客成立五年來,簡短直接地下了這個判斷。
除了VT、帆布鞋這些為凡客贏來無數贊譽的成功品類之外,當然還有將凡客置于2011年那場鋪天蓋地危機之中的諸多品類:小飾品、拖把甚至電飯鍋。
陳年從2011年7月開始對凡客進行一系列調整,直到今年6月調整才最終確定,SKU與去年相比砍了一半。截止到目前,凡客共有12個事業部,6個大的事業部,6個小的事業部,12個事業部掌管19條生產線的架構清晰起來。同時,凡客還對這些產品線做了分析,比如有年輕的產品線,有成熟的產品線,有試錯的產品線。
陳年在今年明顯對產品擴展有了更謹慎的態度:“2011年告訴了我,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或者說我暫時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去年之前,一度頭腦發脹,曾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而今年則是做減法,可以做但沒能力做的事情,就不再做。”
“我能做好,我今天覺得自己能做好的產品我才做。我做不好的產品,或者完全超出我們能力范圍的我們就不做了。但不意味著那些產品不是好產品,而是我們沒有能力做好。”讓凡客的產品回到力所能及的尺度里,才是一個理性的常識。
“凡客不好的時候是對產品失控的時候,凡客好起來的時候肯定是對產品專業專注強的時候。”陳年指出,歸根到底凡客的變化還是產品,真正成就凡客的還是產品。營銷只是凡客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