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鞋類B2C電商流量集體下滑
【中國鞋網-】伴隨著樂淘網CEO畢勝的一句“電子商務是個騙局”,之前高歌猛進的中國電商行業硬生生跌進了深深“寒冬”。時至今日,2012年已走過大半,鞋類B2C的“寒冬”似乎還沒有過去。
優購、好樂買、樂淘流量下滑
據Alexa監測到最近一周(7月6日—7月12日)綜合類電商訪問量排名,鞋類B2C“三甲”——優購、好樂買和樂淘的訪問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圖)。其中樂淘網上鞋城最近三個月用戶覆蓋數急劇下跌,降幅達到44%。

與此同時,行業競爭白熱化,價格戰持續彌漫,庫存嚴重積壓,如何突圍成為鞋類B2C迫在眉睫的問題。
優購是百麗集團投資的網上鞋城,百麗不僅在領域有著絕對領導地位,還是中國最大的運動鞋類產品代理商之一,在商品成本上會給優購帶來優厚的先前條件。但有業內人士認為,品牌商進入線上業務缺乏規模優勢,消費者需要更多品牌的選擇,這就要求百麗必須接受同時銷售競爭對手的商品,而這種情況不太現實。
在去年完成C輪6000萬美元融資后,好樂買宣布將80%以上的資金用于物流倉儲建設。然而隨著物流、廣告和流量成本的節節攀高,繼產品實體庫存、興建倉儲之后,自建物流令好樂買陷入資金緊張,盈利能力也急轉直下。
而退貨率居高不下更是導致好樂買的運營情況每況愈下。好樂買模仿Zappos實施“兩雙鞋”政策,在提高客戶體驗的同時,需要承擔的額外資金和存貨風險也上升了,因為總有雙倍的鞋在渠道里,運費增加75%,多出來的鞋在配送的往返途中,也減少了銷售的機會。
鞋類B2C和大多數領域的電子商務一樣,都是一個靠資本推動、比誰敢燒錢的行業,隨著電子商務市場泡沫的破滅,VC投資B2C企業的熱情驟減,像好樂買、優購網這樣的垂直電商想拿到新的融資越來越難。
鞋類B2C借平臺商打開市場
目前優購、好樂買等垂直類網站的發展道路被“三座大山”所阻擋:一是毛利率過低,平均只有10%;二是營銷成本太高,只能靠砸大量廣告購買流量,做不到精準營銷;三是重復購買率很低。花錢買來的用戶,下次不一定還來購買,只能繼續花錢做廣告和促銷。
根據Alexa統計的綜合類電商訪問流量排名顯示,垂直電商并沒有占據有利位置,均排在19名開外。業內人士認為,垂直電商想依靠自己的力量孤軍奮戰,在當下整個行業競爭激烈以及燒錢不眨眼的大環境下,只會加速企業衰落。
易觀研究認為,鞋類B2C對于外部流量的粗放競爭模式已經告一段落。樂淘、好樂買等垂直電商已經紛紛與開放平臺對接,直接獲取成熟的用戶和訂單。比如,2011年9月19日,樂淘、好樂買等集體進駐天貓商城。近日也有消息稱,優購、凡客準備入駐京東商城。

業內人士表示,垂直電商進駐平臺商,兩者均有利可圖:平臺商能夠借垂直電商整合資源,而垂直電商可以靠平臺商打開規模和市場,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尤其對于一些在線上銷售成績不佳的商品,選擇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并在消費者之間有較好口碑的平臺商進行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