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網觀察:鞋類B2C低凈利率導致持續虧損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現如今,電子商務幾乎被眾商家視為必爭之地,很多更是把發展藍圖的一部分規劃在網絡渠道之中,希望在“全民網購”中分得一杯美羹,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低凈利率導致持續虧損
目前,整個鞋類B2C都未盈利,各項成本居高不下。鞋類B2C的毛利率大約在20%-30%,其中,物流成本占整個鞋類B2C單價的10%,營銷成本占據單價的30%,瘋狂時甚至達到了50%。扣除高額的營銷推廣、倉儲物流等成本,再刨去人力支出,以及10%的物流費用,每個鞋類B2C都在“賣血式運營”。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表示,鞋類B2C目前垂直類網站行業的發展道路基本就被一座大山給堵死,“毛利率過實在太低,平均只有10%”。毛利率只是直接成本的直觀反映,但潛在的成本付出,像物流成本,數額巨大的營銷成本,倉儲管理成本等等都幾乎把利潤壓到負值。
行業內人士透露,現在整個中國的鞋類B2C電子商務平臺為了搶占用戶市場,基本上很少重視利潤的存在。大家都在拼搶占市場份額,盈利的計劃基本都擱置于三年五年之后。圈內人士更戲稱其為“燒錢大戶”,虧損的數額基本上和用戶數量是成正比的,而重復多次為其投錢的投資商“風險投資大戶”名號也是實至名歸。
數據上反映的銷售額,用戶數量,訪問流量基本大好一片,彰顯市場份額的拓展蒸蒸日上,但毛利率的統計數字卻不容樂觀,凈利潤就更令人心寒。凈利率的癥結到底何在?難道市場份額的拓展和利潤之間就沒有好的契合點?
物流成本過高
鞋類B2C市場凈利率低得如此可憐,物流瓶頸影響巨大。其中,退換貨導致的物流消耗是該類企業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致力于提供高水準服務的國內鞋類B2C網站一開始就面臨巨大的贏利壓力。但即便如此,各網站還是對于海外一些網站前輩的完美服務靠攏,基本都推出無理由退換的高服務承諾。
近期,某鞋類網站推出了“兩雙鞋”政策,即消費者在網購時如果對尺碼不確定,可以貨到付款的方式同時訂購兩雙鞋。收貨試穿后,只留下合適的尺碼,另一雙則由配送員退回網站,其中產生的所有費用由網站承擔。同行出于競爭需要,也有蠢蠢欲動之勢,未來同鞋類B2C還可能會繼續強化“兩雙鞋”政策,隨著競爭的加劇,甚至“三雙鞋”政策都有可能出臺。
怪不得有人抱怨,現在,鞋類B2C都賺不到錢,錢都給物流配送賺了。盡管這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度, 但物流上的消耗也在大大提高,超出了成本能夠承受的范圍。
物流平臺是稀缺資源,而在C2C強大平臺淘寶的影響下,這種稀缺性就顯得更為突出。因為第三方快遞公司業務主要來自于淘寶的平臺企業,在銷售旺季或是淘寶等推出大型促銷服務時,這些第三方快遞公司的配送資源基本被其占據,這致使鞋類B2C企業的配送服務得不到滿足,到貨遲緩問題嚴重,高快遞成本雖然已經付出,但用戶的購物體驗卻被大打折扣。
營銷成本太高
在線上做銷售,用戶訪問流量是平臺發展的支撐。但在鞋類B2C的發展過程中,高營銷成本幾乎成為了一個致命的缺陷,大量的錢都投入到了廣告商,投入到搜索引擎中購買流量。而用戶對于網商的忠誠度是非常低的,看與不看買與不買都在鼠標的點擊之間,鞋類網商為了持續調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就必須持續不斷的在各知名門戶網站投廣告做宣傳,在浩瀚無邊的互聯網之中追尋可能進一步了解商品的用戶,這低精準度的廣告投放頗有“大海撈針”之意。再加上高昂的人力成本,巨額的廣告投放卻不一定換回來應有的消費回報,大量的營銷費也基本石沉大海。
惡性低價競爭
目前鞋類B2C銷售的鞋類產品多半以中低端為主,單筆成交額也不高。各鞋企的線上銷售基本也是為線下服務,負責處理一些產業鏈上游嚴重的庫存尾貨。領到線下清倉任務的線上渠道為了提高競爭力,在產品款式缺新的情境下只能走低價格路線,甚至有些品牌的鞋子一天一個價,價格波動太大,但都以趨降為主。
其中包括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價格低得令人震驚,知名品牌的低價舉動也變相壓迫著其它同行降價,整個線上市場基本就涌動著大片低價鞋品,急劇拉低了行業的整體毛利,再加上物流成本,營銷成本,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利潤的空間基本已經瀕臨絕境。
拍鞋網案例分析
國內鞋類電子商務行業一直以跑馬圈地的模式惡性循環,以低價位博得市場,有些商家更是用大面積的虧損,換取市場規模的膨脹。針對這一問題,拍鞋網副總裁董欣達舉了拍鞋網曾經遭遇到對手以價格來競爭的例子:曾經做過一個活動,在活動期間,拍鞋網將當時非常流行的一款品牌鞋的價格定在了240元,第二天其競爭對手立刻將同款鞋子的價格調整到了239元。
對于這種以價格來競爭的行為,董欣達認為,有了市場不代表有利潤,利潤最終的體現還在于消費者的認同度,單靠低價位刺激,和鋪天蓋地的廣告,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消費者的認同,但消費者對商品的訴求并不只是停留在價格上,因此產品對消費者產生的黏著性將會完全喪失;電子商務的未來終究還是要回歸商務,商務要做的就是流程和信息,整個的流程要健康,要有盈利的能力,電子商務企業才能走的更長遠。
記者觀察
拍鞋網的成功運營對于國內的其他鞋類B2C,借鑒意義非凡。中國的消費者幾乎還處在吃粗糧的時代,價格是首要被關注的焦點,而且在價格的誘導下幾乎很難構建起對知識產權的尊重,這也導致了鞋類B2C在售賣品牌商品時面臨著巨大的低價壓力。在各商家產品質量相當的情形下,爭取市場份額最有力的砝碼是價格,消費者對于服務的要求也會遷就于價格。
目前國內鞋類電商的主要瓶頸在于服務能力和供應鏈能力的不足,很多鞋類B2C投入大量資金構建自己的物流和倉儲,這無可厚非,但相對用于自主品牌的研發和推廣的錢就少了,而自主品牌又是解決供應鏈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同時,應該多注重IT系統與品牌商倉儲的聯網構建,開源節流,節省采購成本。光低價競爭銷售別人的品牌在中國的電商環境下很難有出路,構建自主品牌的營銷才是長久制勝,盈利的王道。
行業專家認為,與綜合類電商相比,垂直細分行業的電商更具優勢。垂直電商專注細分領域,在消費者購物時提供了更有針對性的物品,為消費者提供方便從而能更好地進行選擇;同時,垂直電商因為定位精準,以獨特差異化取勝,很容易在眾多電商中打響自己的品牌,從而穩固自身市場地位。而且通過良好的用戶體驗,也能得到較好的口碑,使得用戶黏度增強。當前國內電商要做的就是,擺脫浮躁,穩重求進,不要總想著一蹴而就,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的企業大發展。(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