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鞋都”受災變“水城”
【中國鞋網-國際動態】菲律賓馬里基納——馬里基納市因鞋匠而出名,他們手工制作的鞋子是當地的驕傲。馬里基納的鞋子博物館里陳列著歷任菲律賓總統的鞋子,包括伊梅爾達·R·馬科斯(Imelda R. Marcos)收集的3000多雙鞋子中的800雙。馬里基納河中的一條駁船上,矗立著兩尊巨大的鞋子雕塑,而市政官員所稱的世界上最大的功能用鞋子——長達4.6米——也在當地的一家商場里陳列著。

在旱季,游人可以沿著河邊的人行道散步。但在眼下的時節,天一直下雨,看上去永遠不會停,馬里基納就因洪水出名了。
馬里基納河上一艘駁船證明鞋子對這座城市的重要,那里已完全被水淹沒。
接連幾場暴雨加劇了本來就強勁的季風雨,目前,馬尼拉和周圍省區的部分區域已連續數日被淹沒。據估計,首都和周圍的15個省區有約2百萬民眾受到洪水的影響。自7月末洪水爆發以來,至少有72人在洪災中喪生。
馬里基納位于馬尼拉的東部邊界,所在山谷有一條大河和幾條小溪,這使得它成為了該地區洪水最多發的地方之一。坐在行駛于馬里基納河之上的市郊通勤列車俯瞰,洪水肆虐的程度便一目了然。
河岸已經消失,很多地方已全然看不出河流的模樣。清晰的河床線本來在高出水面的列車之下蜿蜒伸展,而現在,眼前只有一片廣闊的水域,棕褐色的湍流夾雜著碎屑洶涌奔流。在一些地區,通過諸如籃筐頂端之類的地標,我們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原本是陸地。而另一些地區,大水吞食了整個街區,把它們變成了水中城。
眼前有一排無人打理的修鞋鋪子,約60厘米高的棕褐色洪水已沒過了它們的地板。載有鞋子雕塑的駁船停在河面中央, 已經嚴重毀壞、覆滿淤泥,跟這座城市差不多。河岸人行道也被洪水淹沒,周邊全是被疏散的民眾,他們在學校、教堂和政府建筑里尋求庇護。
通往馬里基納河的一條道路現在變成了一條水深及腰的運河,周四下午,一行被疏散的民眾緩慢向前移動,正在從一個被淹沒的街區轉移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景象堪稱怪異。一條彩色的大型充氣海灘救生艇上坐著一個12歲的小男孩,正在玩掌上游戲機,而他10歲的妹妹抱著一個嬰兒,嬰兒穿著干凈的白色連襪睡衣。
他們的家在馬里基納河附近,在家中二樓滯留數天后,他們的父母得出結論,搬到親戚家等洪水消退的時候已經到了。六個面容嚴峻的光膀子男人拉著這條碩大的玩具救生艇,艇里的孩子們穿戴干凈得體,一點兒也沒沾上水,周圍則是被洪水淹沒的棚屋和令人難以忍受的貧困 。孩子們旁邊放著碼放整齊的名牌行李箱和背包。
在水邊等著的是他們的父親,他坐在一輛新款的豐田蘭德酷路澤(Toyota Land Cruiser)里,準備把孩子們送往地勢較高的親戚家。這個不愿透露姓名的父親說,他和十幾歲的兒子會留下來看守被洪水圍困的家,繼續住在家里的二樓。
周三,一名高級政府官員重復了許多被圍困的疏散民眾——他們中的大多數也遭遇了2009年的洪災——一直以來的說法:洪災在馬尼拉已成慣常之事。據政府救災機構透露,2009年,臺風“凱薩娜”(Ketsana,當地稱為Ondoy)和臺風“芭瑪” (Parma) 在一個星期之內相繼來襲,致使超過9百萬的民眾受災,929人喪生。
菲律賓環境與自然資源部長拉蒙·帕赫(Ramon Paje)說,“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沖擊,唯一的辦法就是接受最近發生在我國的新情況,如劇烈的天氣變化、強降雨以及漫長的旱季,視它們為‘新常態’。”
埃莉諾·羅佩羅(Eleanor Ropero)說,對她和家人來說,逃離洪水已經成了惱人的常事,她的家鄰近洪水泛濫的馬里基納河河岸,至今仍在90厘米深的水下面。周四,羅佩羅有氣無力地待在一個悶熱的疏散中心,和三個子女以及兩個孫子女在一起。她說,他們之前都有過疏散經歷,那是在2009年,但這次情況更為嚴重——這已經是他們這個星期的第二次疏散了。(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亞美尼亞經濟部制訂制鞋業發展戰略
- 下一篇:通脹持續沖擊!美國鞋類產品需求驟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