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證實十家代工商被終止合同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運動服裝巨頭決定關閉其在中國的唯一一家直屬工廠,對于這個消息最驚愕的莫過于正在做著同樣工作的至少300家阿迪達斯代工商。
最新的消息是,直接為阿迪達斯蘇州直屬工廠服務的10家代工商已經收到了終止合作的通知,感覺被欺騙的他們于是開始抗議并醞釀討個說法。而對于另外至少290家代工商來說,盡管阿迪達斯現在沒有挑明,但是來自這家著名國際品牌的訂單正在減少已經成為事實。
代工商們也可以跟著阿迪達斯遷到東南亞,但是不是所有的工廠都有這份決心和實力。如果未來的某個時間,最大的客戶不再投放訂單,那么這30萬名依靠阿迪達斯生存的工人該如何養家糊口,真是個要命的問題。
10家代工商面臨終止合作 阿迪達斯被指“出爾反爾”
7月18日 ,網易財經曾獨家報道了阿迪達斯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在華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廠的消息。如今,阿迪達斯關閉蘇州工廠的連鎖反應已經波及到它的代工廠商們。最近,多家代工商因為阿迪達斯蘇州工廠的關閉已經接到了阿迪達斯決定終止十幾年合作的通知。
上海東隆羽絨制品有限公司是此次被終止合作的合同企業之一,采購部負責人蔣留紅介紹,公司與阿迪達斯的合作已經有十幾年了,此前每年的訂單都在100萬件以上。談到被終止合同,蔣留紅的聲音一下就升高了,言語激動的表示,“我們認為阿迪達斯的這種做法是欠妥當”。
今年4月份,包括蔣留紅在內的十家代工企業負責人相繼接到阿迪達斯通知,要求他們到蘇州開會。 “到達蘇州后,我們被阿迪達斯負責人逐一地拉到一個賓館的小會議室里,告訴我們由于蘇州工廠將關閉,雙方的代工合同也將被終止” ,蔣留紅聲音里透出無奈。
十家代工商被終止合同的消息在阿迪達斯公司被證實。該公司在回應網易財經詢問時表示,“我們正在優化全球采購架構,共有十家供應商合作伙伴已收到關于我們終止合同終止的法律告知”。阿迪達斯中國區公關部負責人還否認了此次終止10家代工供應商的合同是因為蘇州工廠的關閉,但對方也同時強調“我們從來就沒有保證過蘇州工廠關閉后,不會與代工廠終止合作”。
蔣留紅介紹,早在2006年,阿迪達斯就與包括他們公司在內的多家代工供應商簽訂了長期的加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規定,這些代工廠至少70%的產能必須為阿迪達斯服務,并且每家代工供應商每年都必須制定且不斷更新3年戰略規劃,代工商們還必須保證其設備和工藝跟上阿迪達斯的需求。
“每年我們都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此次被終止合作,對于我們這些供應商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據蔣留紅介紹,十家代工商將分別于今年10月份和明年4月份被迫正式終止與阿迪達斯的代工合作,“產能100%為阿迪達斯提供服務的是明年4月份終止合作,其余的是在今年10月份”。
蔣留紅表示,最令供應商們難以接受的是阿迪達斯的“出爾反爾”。她介紹,早在去年五月份左右,從阿迪達斯蘇州工廠內部就傳出了蘇州工廠即將關閉的消息,由于擔心影響到自身企業運作,阿迪達斯代工商們均憂心忡忡、人心惶惶。
為了打消供應商的顧慮,阿迪達斯中國財務運營總裁兼阿迪蘇州工廠直接負責人Erick Haskell在去年11月曾專門召集了供應商座談,否認了阿迪達斯蘇州工廠即將關閉的消息,并口頭承諾在2015年前不會終止合作,他希望供應商們繼續支持阿迪達斯的訂單。如今半年過后,誰知一切都將改變。
300家代工商該何去何從 訂單數量已呈逐年減少態勢
據網易財經了解,阿迪達斯蘇州工廠關閉后,遣散的工人將得到非常優厚的補償。但是此次遭遇解約的十家代工供應商的情況卻是大相徑庭,按照此次雙方簽訂的加工合作協議,雙方終止合作后,代工商們將無法獲得任何補償。
“一旦終止合作我們的員工怎么辦?設備投入怎么辦?這些損失是巨大的,而且是全部由我們自己承擔。” 蔣留紅無奈的表示,“僅我們工廠的設備損失就在300萬元左右,我們現在只希望阿迪達斯方面能給出一定的設備補償”。
但阿迪達斯方面給出的答復或許澆滅了這些代工商最后的希望,“關于終止業務合同,阿迪達斯已對我們的供應商合作伙伴做出了公正和適當的法律告知。阿迪達斯遵守我們書面協議中的所有承諾,但沒有法律義務進一步承擔損失。”
網易財經了解到,除即將解約的10家代工供應商外,阿迪達斯在中國仍然有300多家左右代工商,以及其30萬名員工。這些代工商們是否也會迎來和上述10家企業同樣的命運?阿迪達斯中國區表示,這個他們也不知道,與任何代工商終止合作都是德國總部的決定,“目前我們只接到了與中國10家生產供應商終止合作的通知”。
曾在阿迪達斯中國最大代工集團之一廣東萬邦鞋業公司任職多年,現任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秘書長郭煒文表示,目前阿迪達斯在華擁有的300家代工生產供應商絕不是最終的數字,未來阿迪達斯一定會進行相應的整合,拋棄一些小的和產能不能達到阿迪達斯要求的代工企業,將大部分訂單轉移到一些大的代工生產企業手上。“這樣不但方便阿迪達斯方面的管理,也方便阿迪達斯做出相應的決策變動”。
實際上,變化已經開始。代工商這幾年接到的訂單已經呈現逐漸減少的態勢。上海東隆羽絨制品有限公司在2008年以前從阿迪達斯接到的訂單數為150萬件左右,但是2008年以后訂單數量逐漸減少,“去年我們從阿迪達斯獲得的訂單更是達到歷年的最低,只有60萬件”蔣留紅表示。
作為阿迪達斯目前在中國最大的代工集團之一的廣東萬邦鞋業公司,最近幾年從阿迪達斯方面獲得的訂單數量也是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另一家主要代工集團榮誠集團管理部有關人士也對網易財經表示,來自阿迪達斯的訂單正在逐年下滑。
跟著訂單遷徙是否可行 阿迪達斯曾暗示代工商搬遷
“我也是去年11月阿迪達斯召集開會的代工商之一,但是現在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下一批被終止合作的企業。”要求匿名的浙江代工商王先生已經和阿迪達斯合作了15年,交談中會時刻流露出對于自己工廠命運的擔心。
據王先生介紹,阿迪達斯從2009年開始在中國進入“轉型期”,對代工商也提高了相應的要求。為了更好地與阿迪達斯合作,王先生2010年在安徽開設了分廠,也購買了全新的生產設備投入生產,“目前我們公司擁有工人近2000人,每年的訂單量在150萬件左右”。
“我現在需要考慮的是一旦阿迪達斯與我們終止合作,企業、工人、設備將怎么辦,目前整個中國服裝的產業也不景氣,半年內想接到訂單會很難。”王先生指出,由于他的工廠是全部為阿迪達斯方面提供代工生產,所以設備也是根據阿迪達斯方面而專門定做的,很難短時間內為其他品牌提供生產服務。
王先生還告訴網易財經,目前已經有一些阿迪達斯代工企業正在考慮是不是要把工廠搬遷到東南亞等國家,“畢竟那邊的生產成本更低,阿迪達斯也曾暗示歡迎我們前往東南亞等國家發展”。
實際上,搬遷也許是個很好的選擇。臺灣裕元集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為阿迪達斯代工的至少300家工廠中,臺灣裕元集團占到很大的訂單份額,該公司在大陸也設有很多工廠,專門為阿迪等做代工服務。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裕元集團鞋類生產線為525條,其中分布于越南和印尼的生產線加起來達到286條占比超過50%,中國大陸則有230條生產線。
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李鵬向網易財經指出,“如果阿迪達斯等企業大規模減少生產線,對于代工和配套的影響是很大的,受到產品工藝流程完整性的影響,很多代工廠很難獨立生存,在這種情況下,代工廠如果還想依靠阿迪達斯、耐克等這些企業的訂單生存,就必須跟著一起轉戰東南亞。”
不過業內人士也指出,不是所有的代工企業都有能力跟隨阿迪達斯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受到資金、規模、生產設備等諸多元素的影響,這300家阿迪達斯代工廠有能力跟隨阿迪達斯轉戰東南亞的不足一成,其他企業面臨的將是終止合作的結果”,郭煒文表示。
如果無法搬遷,那么這至少300家代工商以及他們的至少30萬名員工該如何生存?這是一個現在沒有答案的疑問。阿迪達斯認為,與中國代工供應商解除合作不會影響到阿迪達斯對中國市場的承諾,“本次重組不會導致中國工人就職崗位總體數量的減少,因為空出來的制造業崗位將會由中國的其他代工廠填補”。(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