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迪達斯反觀江蘇鞋經濟轉型趨勢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蘇州工業園區宣傳辦21日向本報記者證實,將在今年10月31日關閉其位于園區的在華唯一全資工廠。一個是國際運動服裝巨頭,一個是中國最好的工業園區,消息一出備受矚目。阿迪達斯的經營決策,在專家看來恰恰體現了江蘇經濟特別是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的趨勢。
記者了解到,1997年底,阿迪達斯(蘇州)有限公司由德國獨資注冊成立,生產阿迪達斯及旗下品牌的運動服裝。今年4月,阿迪達斯高層訪問園區,提出停止蘇州工廠生產業務,減少管理成本。對于阿迪達斯關閉全資工廠的決定,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表示理解。
昨天,記者來到位于園區騰飛新蘇工業坊C幢的阿迪達斯蘇州工廠探訪,工人們正在正常生產,倉儲車間內工人們正在裝卸原材料,表面上看不出即將關閉的動向。但據本報記者調查,早在今年初蘇州工廠就已停止招工。阿迪達斯公關部陳琦女士告訴記者,蘇州工廠的160名員工多為女性,將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中分批離職。
“去年底開始,我們一個普通操作工、一個倉庫物料員月均綜合收入就超過3000元,另外還有全勤獎、輪班津貼、五險一金、廠車接送、免費工作餐和提供住宿,但仍難留住人。”蘇州工廠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而據英國媒體近日報道,為阿迪達斯生產倫敦奧運會特許商品的柬埔寨工人,工廠每月支付的工資僅為130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約為828元,不及蘇州工廠人均工資的1/3。
生產基地關閉了,但阿迪達斯留給園區一份“厚禮”。2007年4月,阿迪達斯在園區綜合保稅區設立阿迪達斯體育(中國)有限公司,負責阿迪達斯在中國的全部銷售,業務穩步發展。“生產基地的產值、稅收有限,在園區發展已沒有太多優勢,而物流、銷售總部的稅收貢獻很高。”園區宣傳辦副主任劉杰告訴記者,該公司連續獲得蘇州市納稅大戶獎,稅收貢獻僅次于沙鋼集團,在2011年江蘇國稅納稅百強中居第12位,將很多知名制造業巨頭甩在身后。
“中低端加工項目的遷出,有利于提升長遠經濟競爭力,對這部分項目不宜長期依賴。”省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田伯平表示,阿迪達斯在江蘇的“一走一留”,恰恰折射出經濟大省、外貿大省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的新趨勢。像園區這樣的先進地區,隨著商務成本的提高,未來主攻點應是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品牌的項目和總部經濟、高端商貿流通等服務型經濟。(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