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關閉在華工廠或引發連鎖反應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一個四年前的傳聞在最近得到證實,運動服裝巨頭已經決定關閉其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或遷往東南亞。阿迪達斯在中國銷量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卻打算關閉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的舉動讓人浮想聯翩。
今天上午,運動服裝巨頭阿迪達斯證實,已經決定關閉其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目的或是遷往東南亞。這家工廠位于蘇州工業園,是阿迪達斯集團100%的全資子公司。工廠將于關閉的消息最早由面臨遣散的工人傳出,隨后被證實。
關閉唯一直屬工廠 員工獲得豐厚補償
據阿迪達斯官方介紹,其貿易總部設在上海,在北京和廣州都設有分公司。而蘇州工廠是其在華唯一一家自有工廠。
17日,阿迪達斯中國總部證實蘇州工廠即將關閉。阿迪達斯表示,“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的策略考量,阿迪達斯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關閉在華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廠”。據知情人士透露,阿迪達斯蘇州工廠準備搬遷到緬甸,所有員工將就地解散,但阿迪達斯方面會提供優厚的離職補償。
生產基地像候鳥遷徙 成本考量是關鍵
實際上,關于阿迪達斯關閉中國生產線的傳聞早在2008年左右即傳出。當時,阿迪達斯全球CEO的赫伯特·海納在接受德國采訪時就表示,由于中國政府制定的工資標準逐漸變得過高,阿迪達斯公司希望部分地撤出中國,轉移至勞動力更便宜的地區。
據了解,像阿迪、、彪馬等服裝企業對于勞動力成本都是比較敏感的,一般企業會把勞動力成本控制在20%至30%之間。王茁介紹,只有在低成本的環境下阿迪這類企業才能有競爭力。“你可以看到在過去的20、30年,阿迪耐克的的生產基地就像候鳥一樣,根據各地生產成本的變化,不斷地關閉和遷移”。
阿迪達斯追求的就是成本優勢,其生產基地最早設立在歐洲,隨后轉戰至相比生產成本較低的日本,然后是韓國和中國臺灣,然后又是中國,經歷了候鳥一樣的遷徙路徑,“如今隨著中國用工成本的上升,他們的工廠又將轉至柬埔寨、越南、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
在國內或引發連鎖反應
阿迪達斯此次的自有工廠的關閉并非孤例,早在三年前其“永遠的競爭對手”耐克就做出了一模一樣的決定。倘若耐克、阿迪達斯等企業大規模減少生產線,對于國內代工廠和相關配套的影響相當大,受到產品工藝流程完整性的影響,很多代工廠是很難獨立生存,在這種情況下,代工廠如果還想依靠阿迪、耐克等這些企業的訂單生存,就必須跟著一起轉戰東南亞。
各方評論
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指出,“在中國勞動力價值、生產成本、周邊成本不斷上漲的趨勢下,像阿迪達斯這樣國際化運作的企業選擇東南亞一些用工成本較低的國家建廠是符合國際大環境和企業需求的”。
服裝行業觀察人士馬崗表示,由于近年來中國制造業成本一直上漲,導致了“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逐漸衰弱,成本的上漲超過了阿迪達斯的預期,在此情況下做出工廠轉移是在“情理之中”。
亞洲協會秘書長李鵬就表示,東南亞地區除勞動力成本低之外,相比中國地區沒有絲毫競爭力,該地區的生產配套設施遠沒有中國大陸齊全,大量的原材料主要還是從中國大陸采購,“阿迪達斯關閉蘇州工廠或就是基于整合資源考慮而單純關閉,不是搬遷”。(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