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勇卸任或影響李寧年度轉型計劃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前夕,國內一線李寧公司突然換帥,5日李寧公司宣布原行政總裁張志勇卸任。這一天,同為世界前500強企業富士康國際證實總裁程天縱提出離職。業績下滑,謀求轉型是李寧富士康共同之處,在調整的困難時期高管大換血,兩功臣相繼掛靴而去,不禁加深投資者的擔憂。
張志勇掛靴而去 李寧重出江湖挑大梁
國內知名體育用品商公司,5日宣布了高層換人的安排以及未來3年的發展規劃。
據李寧公司公告顯示,張志勇辭任公司行政總裁,并于7月4日起不再擔任董事會執行委員會委員,聘為董事會執行委員會首席顧問,以確保在新的行政總裁到任前公司管理層平穩過渡。
同時,李寧公司方面稱,私募基金TPG合伙人金珍君出任公司執行董事及執行副主席,百勝餐飲集團中國事業部主席蘇敬軾出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在聘用新任行政總裁之前,李寧公司將由創始人及執行主席李寧和金珍君帶領。李寧將主要負責公司對外事務和關系,金珍君則主要負責集團的內部事務與運營,并在過渡期間推動集團的變革。
李寧公司表示,2012年體育用品行業競爭更加激烈,打折促銷力度進一步加大,目前解決高庫存是公司“燃眉之急”。
據悉,張志勇為財務人員出身,自1992年起進入李寧公司,2003年開始擔任李寧公司總經理,20年時間,見證了李寧公司從一個小企業發展成為現在的上市公司。對于張志勇的貢獻,李寧給予高度認可,稱與他共事20年,感情深厚。公司在張志勇的領導下,發展突飛猛進。
其實早在去年上半年,李寧公司一些核心高管已開始相繼離職,這其中包括曾作為李寧品牌重塑重要執行者的原首席品牌官方世偉、首席運營官郭建新、Lotto(樂途)事業部總經理伍賢勇等。年底11月,李寧品牌首席產品官徐懋淳和政府及對外公共事務部總監張小巖也先后離職。
京華時報引述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資深人士觀點稱,李寧公司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前夕突然換帥,這只能說明一點,由于業績不佳,李寧公司董事會已經等不及了。
該人士表示,李寧公司近年來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外部大環境競爭激烈,在國內外品牌夾擊下,李寧公司的生存壓力加劇。最主要原因在于,這些年來,由于企業自身可持續能力建設沒跟上,一旦競爭加劇,李寧公司就立即被殘酷的市場“打蒙了”。
業績預警 “天價”贊助CBA恐成拖累
今年6月11日,李寧公司發布業績預警公告稱,與去年同期相比,預計公司2012年第四季度訂單金額同比將有兩位數的降幅,服裝產品訂單金額也將有超過20%的降幅。在大陸5家赴港上市的體育用品公司中,李寧的凈利潤已掉至隊尾。
查閱李寧公司財務數據發現,2011年該公司主營收入89.29億元,毛利是41.14億元,凈利潤則只有3.86億元,現金流甚至只有0.16億元!
面對業績下滑的困境,李寧公司試圖通過“天價”贊助CBA來實現自我救贖。11日,李寧公司在港交所發布業務運營及財務狀況匯報,宣布簽訂成為CBA裝備贊助商的合作備忘錄,協議覆蓋“2012年-2013年”至“2016年-2017年”五個賽季,但并未透露此次贊助的具體金額。
《中國新聞周刊》報道稱,業內對于這份贊助合同的金額有兩個版本的傳言:“每年5000萬元裝備+2.5億元現金”和5年20億元,無論哪個版本,CBA的裝備贊助金額都較之前安踏的3年6000萬元有了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增長。
報道認為,顯然,李寧并非“不差錢”。根據美銀美林集團和摩根大通集團提供的相關分析報告,在李寧即將投入到CBA的贊助費用中,有三分之二將通過終止其他贊助項目和縮減市場營銷活動來實現,另外三分之一則是通過壓縮人工及門店租賃成本來實現,頗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味道。
數據顯示,李寧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的投入分別高達12.9億元和14.3億元人民幣。面對日益嚴峻的行業環境和去庫存化壓力,此次“天價”贊助合同,似乎令其業績陰云更顯濃厚。(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