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das借力奧運拓寬網絡銷售或可行
【中國鞋網-品牌動態】2012年倫敦奧運會,未能繼續北京奧運會合作伙伴的位置,而是出現在二級贊助商的行列中。“不能不說,2008年,相互抬價,以高出李寧1億元的代價拿下合作伙伴,讓阿迪達斯有點‘受傷’。”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2008年,恐怕沒有比阿迪達斯危機感更強的北京奧運會合作伙伴了。比阿迪達斯晚半個世紀“出生”的耐克憑借更早進入中國的優勢,以約30%的市場占有率在中國運動鞋市場雄踞老大。而阿迪達斯不僅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上稍遜耐克,連從上世紀30年代起就贊助奧運會的光輝歷史也鮮有人知。
為了翻身,阿迪達斯不惜與李寧PK,最終為“北京奧運會合作伙伴”頭銜付出了約1億美元。但在北京奧運會上,中國28個大項中的22支代表隊都身著帶有耐克標志的運動服和運動鞋參賽,并在電視中被頻頻轉播。
“這是擅長的一種營銷方式。”奧美集團體育營銷總監強煒表示。
“與耐克不同,阿迪達斯更愿意將錢花在大型賽事與活動上。不過,近年來它也開始贊助體育明星。但是,無論是代言人數目,還是投入的金額,還無法與耐克相提并論。”一家知名體育用品企業的公關部負責人表示。
以劉翔為例,作為最早押寶劉翔的世界級贊助商,耐克針對劉翔的營銷一直可圈可點。在劉翔剛剛打破世界紀錄時,耐克立即趁熱打鐵推出“12秒88”廣告,被業內譽為神來之筆。
2008年8月18日,劉翔退賽讓所有品牌都措手不及。而耐克卻在當天即與騰訊合作設立了“QQ愛墻——祝福劉翔”(Nike品牌墻)。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網民通過騰訊網了解賽況和觀看視頻,祝福劉翔的QQ愛墻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中國網民的熱衷之地。
借由騰訊即時通信軟件龐大的人際網絡,耐克的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并被快速復制傳向數以十萬計、數以百萬計的受眾。
即便站在獎臺上時,運動員是穿著“阿迪達斯”的裝備,但阿迪達斯最終沒能借北京奧運改變兩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格局狀態。
2010財年(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耐克大中國區收入17.42億美元,阿迪達斯2009年大中國區收入13.3億美元。
老二的地位并沒有改變。
即便如此,阿迪達斯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后,就著手準備2012倫敦奧運會了。2011年,阿迪達斯開始實施“通向2015”戰略,此計劃的核心就是向中小城市市場、經銷商挺進,不僅要與耐克爭奪高端市場,也要與本土品牌爭搶中低端市場。
目前,阿迪達斯借助“通向2015”戰略,正在從它最擅長的足球體育用品領域延伸觸角,伸向籃球、戶外、慢跑、訓練、時尚等領域(尤其在籃球領域向“最主要的競爭對手”耐克發起了猛攻),并針對不同領域的消費人群特征,確定不同的品牌代言人,然后根據消費人群的消費能力分出高中低價位的子品牌。在擴大覆蓋面的同時,阿迪達斯能夠更清晰地發現高盈利產品。
比如,SLVR品牌的設計風格與山本耀司設計師品牌Y-3類似,但價位低一些,而Stella Mc Cartney則是運動時尚類的高端設計師品牌,三葉草和三道杠品牌仍維持經典地位,style及其個性化定制服務則對準了個性化要求比較高的年輕人群,而NEO則是adidas進軍三、四線市場的中低端品牌,目前在三、四線市場布設了近900個銷售網點。(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