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制造技術源自神舟九號航天服
【中國鞋網-國內動態】神舟九號發射成功,在為祖國載人航天事業迅猛發展感到歡欣鼓舞的同時,有人或許會問:載人航天工程啟動20年來,我們都收獲了什么?
各類時髦的,其“中空吹塑成型”的制造技術,源自航天服……載人航天技術,看似遙不可及,其實處處滲透在普通百姓的生活里。
當你手持遙控器在幾十個頻道間不停地選擇電視節目時,當你收聽天氣預報時,當你打電話或者上網時,你已經在享受來自衛星的服務了。而你餐桌上可口的菜品、生病時服用的藥品,都可能有太空背景。
“神九航天員在軌飛行時間較長,將檢驗航天員抗骨丟失、抗肌肉萎縮的成果,部分成果或可造福長期臥床的病人,具有很高的民用價值。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主任陳善廣的一席話,揭示了太空生命科學試驗的巨大潛力。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認為,我國的生物制藥業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太空生命科學試驗,可以發明和制造出新的藥品造福于人類。 相關產業直接拉動國民經濟增長
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將會產生 7元至 12元的回報——這是美國、歐洲多家研究機構采用不同模型和方法的評估結果。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在運行的頭10年里發現了10個稀有金屬礦和117個油脈,其價值遠遠超過空間站的全部研制和維護費用。更為典型的是,上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的實施,帶動了美國計算機、超高強度材料和耐高溫材料等領域的一大批新興科技工業群體的出現,其派生出來的上千種成果的廣泛應用,推動了上世紀后20年美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同樣創造了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
我國1100多種新型材料中有80%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制完成的,已有近2000項空間技術成果應用于國民經濟各部門,在衛星通訊導航、氣象預報等方面服務于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航天技術為傳統紡織等10多個產業,研制生產了急需的工業工程控制系統、微機數控系統和其他各種儀器設備,為半導體、原材料工業提供了發展良機。(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