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品牌如何叩響倫敦奧運營銷號角?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有人說,每屆奧運會不僅是體育愛好者的盛宴,也是國內外運動品牌們業績的助推器。
由于期待倫敦奧運會等賽事會刺激銷售額增長,阿迪達斯于周一上調了全年業績目標,預計2012年凈利潤將增長12%至17%。然而,增速放緩、庫存增加已成為行業不可回避的現實,尤其是對于制鞋領域的而言,倫敦奧運會能否成為他們的“年度營銷先鋒”還尚難有定論。
例如,阿迪達斯本季度3月份公布的業績增速就創下了歷史新高,但這對于接下來的業績增長目標,還是表現得相對謹慎。據調查數據分析,2012年該品牌預計收入會同比增長5%~9%,凈利潤將增長10%至15%。與此同時,耐克也公布了近期的財報,當季凈利潤為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23億美元增長7%。從這些數據,我們都可以看出當下這些外資品牌在盈利方面還有很大的晉升空間。
不過,由于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些運動品牌的盈利能力還是遠不能與前幾年的高速飆升期相比。當然,不僅是這些外資品牌,國內運動品牌比如、李寧、特步、貴人鳥.......對于奧運會的依賴程度也是不容小覷的。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讓國內幾大體育品牌都一時賺得盆滿缽滿,然而,不同于北京奧運會,今年的倫敦奧運會對于本土品牌來說,還是缺乏主場優勢得。
畢竟2008年國內體育品牌業績的突出表現,是奧運會本身帶來的正面影響,并非這些品牌的體育營銷策略奏效。如果想要在倫敦奧運會上“分一杯羹”,本土體育品牌面臨更多的挑戰,相比國際品牌,不少中國品牌認為贊助某場賽事,并利用廣告宣傳就能達到預期效果。
事實上,成熟的贊助理論要求企業除了贊助本身的資金,還要有1倍到3倍的資金準備另外的營銷來強化這種效果;最后,本土運動品牌還要考慮是否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去把整場贊助做好,使投入做到最大化的產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時差等關系影響,倫敦奧運會與北京奧運會也存在著某些區別,四年前中國的體育市場似乎才剛剛興奮過,甚至已經有些透支。雖然國內這些運動品牌都會參與到賽事中,但力度肯定不能與四年前相比。而時下,倫敦奧運會開戰正當時,這些品牌又該如何找準自身的營銷定位,這些都有待業界深入考查。(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