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副會長談鞋行業如何整合供應鏈?
【-行業新聞】日前,記者在第111屆廣交會第二期展覽期間采訪了商會副會長李文鋒。他坦言,當前輕工出口成交難,簽單難,結算難,出口企業有些糾結。他也表示,輕工出口企業正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應該在政策措施上再多給些幫扶,引導出口企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記者:根據輕工商會在廣交會上做的調研,您對未來幾個月輕工行業的出口形勢如何預判?其中各分類產品的出口形勢如何?
李文鋒:結合第一季度海關數據和目前廣交會二期參展企業成交情況看,當前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企業要做好“入冬”準備。從海關數據來看,輕工出口大宗產品中,鞋類、箱包出口下降幅度較大。表現比較好的產品,如也只是個位數的增長。
從廣交會二期客商情況看,與往屆同期相比,客商數量有所下滑。從市場來看,中東、拉美的客商相對占比較大,傳統市場的歐美客商比較少。從成交情況看,客商觀望者居多,下單意愿不太強。從價格看,企業受成本高的制約,價格下降空間不大,而客戶大多要求相對低價產品。可以說這次廣交會,許多輕工企業還是比較糾結,企業面臨著成交難,簽單難,結算難。成交難原因是客戶少,簽單難是價格糾結,要么沒單子,要么有單子又不敢做、不能做。而且單子現在也都是一個月、兩個月的短單,急單。對出口企業來說,接單也是挑戰。結算難是客戶不像過去那樣快結匯。
目前,輕工產品出口總額有些增長,這主要是價格增長,而且主要來自成本上漲因素,數量并沒有大的增長,有些甚至下降。從未來幾個月情況看,出口增長將會處于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從全年看,能否實現預期目標,行業、企業自身都要堅定信心,并做出艱辛努力。
記者:造成輕工類產品目前出口形勢較為困難的原因有哪些?什么是最主要的?
李文鋒:受全球經濟疲軟、歐債危機加劇、外需不振,人民幣升值等大氣候影響,本屆廣交會上,企業普遍面臨成交難、結算難和議價難等諸多問題。
一是到會客商下降。由于歐美客商減少,廣交會二期成交比較清淡,客商下單謹慎,且多為小單和短單。雖有新興國家采購積極,但仍不足以彌補發達國家失去的購買力。
二是貿易風險加大。歐洲金融機構普遍緊縮信貸,當地進口商難以獲得銀行授信,資金流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了貿易業務。據了解,很多客商付款不夠及時,或者經多次催促,才能收到貨款。拉美、中東和新興經濟體客商雖然增多,但這些地區要么政局不穩,要么與我貿易摩擦增多,制約了訂單成交。
三是按時交貨困難。目前客戶主要為短單、小單,交貨期緊張。而且由于企業普遍面臨用工難,原來一般簽約2月就能生產交貨,但現在很難及時交貨。
四是訂單價格“虛增”。企業簽單價格有所提高,主要歸因于原材料價格和用工成本上漲,并非議價能力的提高。
五是國外貿易救濟措施影響。2月16日,歐盟對我輸歐日用陶瓷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企業千余家,金額達7.3億美元。在反傾銷調查的影響下,中國日用陶瓷企業對歐出口受阻的困境在本屆廣交會上已初步顯現。歐洲客商下單謹慎,相關企業成交受到負面影響。對此,我會正協調企業,并配合主管部門積極應對。
記者:從商會調查得出,廣交會二期輕工出口形勢差于預期,企業面臨著諸多困難,您覺得從商會或政府的角度,應該給出口企業哪些支持?
李文鋒:從行業來看,企業普遍呼聲是希望保持政策穩定。去年以來,外貿出口能夠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用工成本增加情況下,還能保持一個高速增長,正是得益于國家外貿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在今年這種復雜形勢下,下一階段外貿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外貿企業希望加大對傳統出口產業的幫扶力度。
針對輕工行業新動態、新情況、新問題,輕工商會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在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做出了諸多努力。
建立供應鏈委員會的工作機制。當前,企業自身轉型升級的需求十分迫切。正如商務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李榮燦所強調,企業由單純制造向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兩端延伸并不是全部中小企業的責任,而是具有條件的企業需要承擔的任務。要從產業分工的角度,使分工更加專業化、科學化。目前,輕工行業里有一批龍頭企業專門進行供應鏈管理的有益探索,并致力于研發、營銷和品牌建設。各類企業都應做好整個供應鏈中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一環。我們認為,供應鏈管理是傳統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探索,商會要承擔行業創新的責任,要以行業為平臺,建立供應鏈委員會的工作機制,努力推動此模式的探索實踐。
做好國外貿易救濟調查的應對,幫助企業穩出口、促成交。近期,歐盟對我國日用陶瓷發起反傾銷調查,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我國輕工產品實施貿易救濟措施。從這些情況可以看出,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對我出口貿易保護意識進一步增強,實施相關貿易保護措施可能增多。我國企業應密切關注,并做好應對準備。在“四體聯動”的機制下,我會積極發揮協調和服務的職能,組織涉案企業積極抗辯,作為行業代表向國外調查機關反映行業呼聲,爭取公正裁決,幫助企業保護來之不易的海外市場和利益。
共建出口基地,搭建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我會與相關出口主產地政府共建了27個基地,涉及產品涵蓋了鞋、陶瓷、玻璃制品、箱包,玩具以及餐廚用品等。基地的建設發揮了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帶動基地企業轉型升級;公共服務平臺的搭建也有利于企業之間信息共享,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加強研發,培育自主品牌。
注重調查研究。針對當前市場需求、企業經營狀況等問題,通過開展問卷調查及實地調研等工作,多渠道反映行業出口困難與訴求,呼吁政府保持各項政策穩定。
幫助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我會繼續組織相關企業積極參加商務部的貿易投資促進團,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鼓勵企業走出去,分別組織企業赴日本、意大利,南非和埃及等國家,參觀著名專業展覽,考察當地貿易投資環境。
積極開展促進進口工作。我會就擴大進口問題召開座談會,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辦好6月在上海主辦的中國(上海)國際尚品家居及室內裝飾展,及10月北京國際品牌鞋及配飾展,擴大消費品進口,為促平衡作貢獻。
記者:目前輕工類出口企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已經先走一步,您能否介紹一下有什么亮點的案例嗎?例如整合產品供應鏈、開拓營銷渠道等?中國輕工產品如何進一步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增加附加值?
李文鋒:本屆廣交會上,我們也做了些專題調查,有些企業為了爭取訂單,在產品創新下工夫。比如,有些玩具產品,在材料組合上融入光電新材料,增加了新功能,贏得了客戶的青睞。一些餐櫥用品,比如非常普通的油瓶,在瓶口做了微小的設計改進,解決了漏油問題,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
我們已有一批企業,過去以生產制造為主,現在則把重點放在研發設計、營銷渠道環節,向輕生產、重服務轉型。浙江臺州有一家塑膠企業,主要為麥當勞(微博)、肯德基(微博)等供應餐具,去年出口4200萬美元,今年已有接單達到6000萬美元。增長快的原因是,這兩年它在全美地區開了6家直銷店,通過這些店面,直接與美國大的采購商建立了對接關系,這對開拓境外營銷網絡很有啟發。
一些企業在整合外貿供應鏈方面進行了探索。寧波貝發文具集團已從原來普通的文具制造商轉型為行業供應鏈平臺服務商;江蘇匯鴻中鼎集團目前已建成采購、研發、生產、品質、物流、銷售的延伸性整套供應鏈,且品牌特色優勢明顯;上海瑪戈隆特公司加強與全球行業的資源整合,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原動力,強調核心業務在供應鏈上的定位,非核心業務均采用外包生產。
在當前這樣的外部形勢下,輕工出口企業非常艱辛,利潤非常微薄,許多傳統企業都不愿意干了。企業是逐利的個體,如果出口行業普遍無法提供這種穩定合理的回報,它將去尋找新的領域,在一些回報快、風險大的領域尋求生存。當然,反過來,也不是說任何企業離開自己熟悉的行業就都會獲得成功,企業為此也頗為糾結。實際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也包括去年以來,一些企業已經有了這一方面的教訓。
整個外貿轉型升級需要一個過程,我們要遵循其發展規律。這需要在體制機制、政策層面設計勾劃,突破瓶頸,引導企業留下來,堅定信心,重塑希望,繼續在傳統出口領域做優做強,走上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需要我們好好深思。(-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