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經驗"五大實戰重點全方位解析

【-品牌動態】“2011年銷售收入達89.04億元,凈利潤17.3億元,成功趕超;連續11年在中國運動鞋類商品市場綜合市場占有率保持第一……”安踏成功地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形成了頗具影響力的“安踏經驗”。
為加強自主創新,有效解決傳統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制約問題,日前,泉州市人民政府發布《意見》,推廣“安踏經驗”,并將其歸結為五個方面。
遠見卓識
在銷售高增長時主動轉型
1999年,率先聘請孔令輝出任形象代言人,并在央視投放了大量廣告。在“體育明星代言和央視廣告”的雙重催動下,安踏知名度快速提升,銷售額也實現爆發性增長,從2000多萬元突破2億元。
安踏還主動向技術密集型轉型。2000年初,安踏就在北京、上海、美國建立設計中心,設計團隊中有的來自日本、韓國、意大利、美國等地,并與美、歐、日等建立了聯合研發機構,做到了“品牌在泉州,資源在全球”。
2005年,安踏投入3000多萬元創建了中國第一家運動科學實驗室,成為第一家擁有獨立的運動生物力學、運動醫學、運動生理學的國內運動品牌公司。目前,運動科學實驗室已研發了41項國家級專利技術。
直面挑戰
以高端贊助倒逼技術創新
2004年,安踏贊助CBA,運動員對安踏產品的滿意度不到70%,為此,安踏加大對CBA、跑步等專項運動的研發,研發出“A-Core芯技術”等自主核心技術,目前,CBA俱樂部所有運動員對安踏產品的滿意度已提升到97%。
積累了一定技術基礎后,安踏把簽約對象轉向一流巨星,在全球頂級賽事高端專業要求的倒逼下,安踏又研發出了雙重減震技術、吸濕排汗技術等多項頂級科技。與中國奧委會的合作,更是對安踏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安踏在品牌和科技上的雙提升。
立足長遠
建立完善科研體系
“有投入才會有收入。”安踏一直注重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研發設計費用從1991年的200萬,到現在的近3個億,增長了100倍以上。近年來,安踏每年研發經費投入都保持在銷售收入3%以上,居國內體育運動品牌首位。
2009年,安踏的企業技術中心成為體育用品行業中第一家獲得國家認定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其中,運動科學實驗室致力于最前沿的技術研究。
“創新的關鍵在于整合創新,而不是閉門獨自做創新。”安踏還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建了產學研供應鏈,為企業研發提供了更強大的技術支撐。
超越模仿
核心技術領域打造獨門王牌
科技主要有三大核心領域,分別是減震、反彈、控制。國際行業巨頭在減震技術領域具有極大的優勢。安踏不簡單模仿行業龍頭,而是采取自主研發的戰略,歷經多年探索,研發出“A-form足弓減震技術”、“A-Core芯技術”、“A-JELLY彈力膠科技”等核心技術。基于彈力膠技術的跑鞋受到消費者極大青睞,該技術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已超過1億元。
上下游共贏
助供應鏈小微企業提升技術
安踏在加強自身科研力量的同時,不斷幫助供應鏈上配套廠商提升技術水平,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共贏,促進了泉州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一方面安踏幫助供應商建立健全實驗室,并派出專門技術人員,在設備選擇、研究方向、研發流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指導;另一方面,對于一些前沿課題,安踏還和供應商進行聯合科研。(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