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鞋企倫敦奧運戰爭悄然打響

【-】四年過去了,曾經在北京奧運的春天下茁壯成長的中國運動鞋企又一次迎來“春天”,面對即將到來的2012年倫敦奧運會,各大企躊躇滿志、摩拳擦掌,準備充分利用這次機會進一步擴大銷售業績,提升品牌知名度。一場沒有硝煙的奧運戰爭,已悄然打響……
順利搶下中國奧運代表團中體操、跳水、乒乓球、射擊、羽毛球等五支夢幻之隊的贊助權。
安踏也絲毫不落后,推出安踏復刻版梅花領獎服,為有中國體育代表團出征的10項國際奧林匹克賽事提供了領獎裝備。
當中國奧運代表隊的蛋糕被分食殆盡,一些企業開始另辟蹊徑,尋找有特色的國外軍團進行贊助,他們或與中國有某種淵源,或與中國在某些項目有競爭關系,或是傳統體育強國。
在本屆倫敦奧運會,匹克將為新西蘭代表團提供多方位的專業裝備;鴻星爾克與伊朗奧委會達成協議,與南非、烏茲別克斯坦兩國奧委會的洽談也正在進行,喬丹則將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蒙古國三個代表隊設計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領獎服。
低投資與高回報
其實早在08年北京奧運會,當中國運動健兒身著“阿迪達斯”的頒獎服凝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瑞典、西班牙、伊拉克、朝鮮等外國奧運代表團就已身披中國品牌的“戰袍”馳騁在賽場上。
為何此類贊助會如此吸引中國企業?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投資金額不大是吸引本土企業選擇這些國家的主要原因,如伊拉克、朝鮮等國的國家奧委會,贊助費用大約只有幾百萬,歐洲部分國家的贊助費用也應在千萬左右,而這與“阿迪達斯”斥資近10億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贊助商相比,自然是小巫見大巫。
如此低的投資成本對中國運動無疑有著巨大吸引力,更具吸引力的是體育賽事所特有的不確定性,誰又能預測這些國家的體育代表隊里不會沖出幾匹黑馬?一旦押對了,企業的回報率將不可估量。
同時其制造出的輿論噱頭,也將對品牌曝光度也有一定的提升。例如匹克對伊拉克代表隊的贊助,伊拉克作為國際熱點地區參加奧運會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匹克則巧妙地借助伊拉克的熱度一躍成為輿論的焦點。
國際化的捷徑
增速放緩了、李寧開始裁員了……在國內體育用品企業步入寒冬之際,各個品牌都開始積極自救。然而,國內體育用品市場已趨近飽和,市場增長空間不大。拓展世界市場,走品牌國際化道路已成為本土運動鞋企的必然選擇。
當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已被國際一線運動品牌占據,亞非拉等欠發達地區的巨大市場潛力正吸引著中國品牌的目光。與外國奧運代表團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對于每一個中國本土品牌而言,都是為自己爭取到的一次珍貴的機會。
中國品牌以贊助外國奧運代表隊的方式搶灘奧運,更深遠的意義還是在于品牌的國際化戰略,本土運動品牌與外國奧委會聯姻,不僅可以迅速提高品牌在當地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其半公益性質的贊助更能獲得當地消費者對該品牌的認同感。
國際化道路是中國運動鞋突破現有瓶頸的必然選擇。不管這樣的奧運贊助是否能真正解決現有問題,但探索畢竟在繼續,經驗和教訓都彌足珍貴,這將激勵中國運動鞋企在國際化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鏈接:奧運營銷,顧名思義就是借助奧運賽事來推廣企業的產品和品牌。不管采取怎樣的方式和手段,盈利才是營銷最終極的目的。走出國門贊助他國代表隊,固然是國內運動品牌突破營銷困局的一個契機,然而這只能算做長遠之計。要想走出當前庫存積壓的陰霾,當務之急還是要在促銷的基礎上提升品牌價值。正確分析市場趨勢,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積極“瘦身”,迎接另一個盛夏。(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