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李寧公司營銷利潤蒸發背后實情
【-品牌動態】據《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報道,新奧運年的開局,對李寧公司而言有些陰霾。3月29日,它公布了2011年年報,營業收入僅為89.29億元,略高出競爭對手安踏2500萬元,同比下滑5.8%。雖說營業收入和毛利率依然高于安踏、、361度和匹克等晉江同業,但作為唯一一家營業收入、毛利、凈利潤同比下滑的公司,李寧的本土第一的市場地位,風雨飄搖中。
這并不令人意外,作為一家轉型遇挫的本土品牌公司,2011年的李寧陷入百億困境。2008年奧運過后,李寧公司曾預計公司營業額將在2010年突破百億元。事與愿違,隨著一場本該步步為營的品牌重塑活動以失敗告終,壞消息紛至沓來:品牌混亂、高管出走、訂單下滑、股價大跌、公司裁員、士氣低迷……過去的一年內,關于李寧亂象的解讀,不絕于耳。如今值得分析的是,它是否已經利空出盡?是蓄勢反彈,還是滑向深淵?
以營業收入規模計算,公司依然是本土最大的運動品牌公司。但反觀凈利潤,李寧尚不及匹克的一半,匹克的營業收入是已上市的五家本土體育公司中排名末位的。而凈利潤最高的安踏公司則是李寧的4.48倍,達17.3億元。
那么,李寧公司的利潤緣何蒸發了?
2011年,李寧公司錄得毛利41.15億元,同比下降8.2%,主要的經營費用包括經銷成本和行政開支。在營收同比下降的情況下,李寧的行政開支同比增加16.0%至7.17億元;經銷成本同比增長15.9%至29.10億元。兩項費用不降反增,直接導致其經營利潤同比下降40.8%至6.31億元。(-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