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運動品牌CBA天價商戰剛剛開始

【-行業新聞】籃管中心準備與瑞士盈方續約,“年費”超過3億人民幣,這顆超大“衛星”的背后,是運動之間的殘酷競爭,而這場天價商戰,不過剛剛開始每年3.3億不是個小數字,是最初650萬美元(約3900萬人民幣)的8.3倍。中國的籃球市場規模,是不是在過去七八年間增長了8.3倍?這個數字不可考。
是在盈方掌握CBA推廣權以后,中國運動服裝界增長最快的品牌之一,以他們為代表的中國各大運動品牌,心里非常清楚他們那個領域的增長率。現在,形勢如潮水一般,把中國的運動品牌推到了商戰的潮頭,或挑戰,或應戰,或觀望。
天價續約的起始是盈方遭遇中體和上海嘉懿言兩家公司的挑戰,挑戰者報得高,應戰者盈方跟得更高。但推廣公司敢于報價的心理基礎,是中國籃球市場較之七年前的壯大發展。2005年盈方與籃管中心簽約時,起點是650萬美元,模式是“7+5”,即按照每年15%的增長率,在七年后如果盈方能給出1500萬美元(約9000萬人民幣),則可以優先續約。從9000萬增加到3.3億,等于暴漲260%。
曾在央視體育中心當主任的馬國力,在北京奧運會后改任瑞士盈方中國區總裁,在他的領導下,CBA的贊助商增加到20家以上。CBA每年出一本聯賽“官方手冊”,最后一頁印著22個商標,分別歸入“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贊助商”和“官方供應商”三大類,里面有做網絡電視的,有做照相機的,有做電視機的,還有珠寶、籃球架、白酒、瓷磚、手表和牛仔褲等等,不一而足。但是這么多家贊助商,其中真正暗藏商戰玄機的還是運動服裝,“官方合作伙伴”的第一個是安踏,“官方贊助商”的第一個是耐克。這兩家背后,則是更多想擠進贊助行列,卻因排他性規定,而被擋在大門之外的運動品牌。
這一次盈方和籃管中心合同期滿,在續約的關鍵時刻,運動品牌之間的“星球大戰”一觸而發。盈方暴漲的“年費”,背后的推動者即是之間的商戰。在中國這個廣大的市場上,運動品牌之間的戰爭錯綜復雜,既有國外品牌之間的兩強互戰,又有國內品牌間的諸侯混戰,還有中國品牌對外國品牌的“抗戰”。這些商戰之中,最慘烈的還是中國品牌之間的內戰,因為各品牌之間的地位和等級變動最大。
安踏主入CBA時,這一塊是空白,當時的CBA掌門人李元偉吆喝半天,最終是安踏做出了果斷的決定。七年后,安踏已成長為領導品牌之一,但其他品牌虎視眈眈,于是天價商戰不可避免。贊助CBA,最初每年付出千萬人民幣,今后可能會達到上億甚至數億人民幣,這樣的戰爭必然是慘烈的,因為去年下半年,中國運動品牌在全球經濟危機的裹挾之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地震與寒冬。在晉江為核心的運動品牌圈,過去幾年犯了一些策略上的錯誤,各城市中心的步行街,街頭是運動鞋,街尾還是,門店擴張呈幾何級,但同質化嚴重。經濟危機帶來的地震,是中國運動品牌“大洗牌”的開始,這次天價商戰,則是“大洗牌”的繼續,惟有及時調整和正確決策者,方能屹立不倒。
不管商戰的結局是什么,CBA的推廣資本暴漲260%基本確定,CBA如何用好這筆錢,將在塵埃落定后成為熱議話題。三年前,某俱樂部一年的投入才900萬元,這個賽季已經漲到3000萬元以上。過去每支俱樂部從CBA獲得的經費不過百萬元,今后可能達到1300萬元,對很多俱樂部來說,這都是筆大錢。
但推廣資本暴漲的背后,則是更大的商業風險。作為推廣商,盈方必然以更高的要求讓CBA向完全的職業化過渡,因為這個聯賽還不是真正的職業聯賽,有太多不完善之處,各種“冰山”隨時可讓“泰坦尼克號”沉覆。既然中國的運動品牌要為商戰付出慘烈的代價,那么這種付出應該值得,盈方能不能借助這一契機,讓CBA變成真正強大的職業籃球聯賽?(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